川地榆中药别名及相关知识26


川地榆,又名土荆芥、地榆、地榆草、血余草、血余炭、紫金牛、地榆红等。属蓼科植物地榆的根茎。川地榆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份,多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等潮湿地带。其根茎常于秋末至翌年春季采收,洗净、切片或晒干整用。川地榆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应用悠久,具有止血、清热凉血、祛瘀消肿、收敛固涩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证。

川地榆的别名由来:
土荆芥:川地榆的茎叶形似荆芥,又生长在土中,故名。
地榆:川地榆生长在地下,形似榆树根,故称地榆。
地榆草:川地榆的地上部分为草本,故称地榆草。
血余草:川地榆善于止血,故称为血余草。
血余炭:将川地榆烧炭后,其止血功效更强,故称血余炭。
紫金牛:川地榆的根茎呈现紫红色,故称紫金牛。
地榆红:川地榆的根茎颜色为紫红色,故又称地榆红。

川地榆的药性与功效:

川地榆性味苦、涩、微寒,归肝、肾二经。具有以下药性与功效:
止血:川地榆含有丰富的鞣质和酚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
清热凉血:川地榆性寒,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性出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证。
祛瘀消肿:川地榆中的鞣质和酚类物质具有收敛固涩,祛瘀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证。
收敛固涩:川地榆中的鞣质具有收敛固涩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遗精、遗尿、久泻等证。

川地榆的临床应用:

川地榆在临床应用广泛,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出血性疾病: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产后出血等。
热性出血:热淋、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等。
咽喉肿痛:阴虚火旺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等。
遗精遗尿:肾虚引起的遗精、遗尿等。
久泻:脾虚久泻等。

川地榆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川地榆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孕妇慎用;与其他止血药同时服用时,应注意避免过量。

2024-12-24


上一篇:树麻根中药别名:多样而有特色

下一篇:中药巴拿巴:别名大全及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