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山丹花的别名:传统命名与现代演变39


别名由来

中药山丹花,学名为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因其花色鲜红似丹而得名。山丹花最早见载于《神农本草经》,但书中并未提及别名。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药用价值的发现和民间应用的广泛,山丹花逐渐有了各种别名,反映了各地不同的叫法和药用传统。

历史别名

1. 丹参:《本草纲目》记载,山丹花别名“丹参”,因其根部呈红色,与赤芍药根 сход似而得名。
2. 山丹参:清代《本草从新》记载,山丹花别名“山丹参”,以示与丹参的区分。
3. 筋骨丹:《中药大辞典》记载,山丹花别名“筋骨丹”,因其具有强筋健骨的功效。
4. 益母草:民间常称山丹花为“益母草”,因其有调经安胎的功效,与同名中药益母草作用 сход似。
5. 女子参:《中国药材大全》记载,山丹花别名“女子参”,彰显其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现代别名

随着药学研究和现代医学的发展,山丹花逐渐受到重视,其药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又衍生了一些新的别名:
1. 钙剂:山丹花富含钙质,具有补钙強壮骨骼的作用,故别名“钙剂”。
2. 山花:山丹花花朵盛开时,色彩鲜艳,故又名“山花”。
3. 贵州花:山丹花在贵州省分布广泛,故别名“贵州花”。

药材特征

山丹花入药为干燥花蕾,呈卵形或椭圆形,长约1-2厘米,宽约0.5-1厘米,外表面棕紅色,密被細毛。花蕾气微香,味苦、澀。山丹花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生長於海拔300-1500米的山坡或林緣。每年秋末花蕾採收後晾乾即可入药。

药用功效

山丹花具有补益氣血、收敛固涩、止血安胎的功效。是妇科良药,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量多、崩漏、子宫出血等症。同时,山丹花还可用于治疗血虛引起的贫血、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疾病。此外,山丹花还能强筋壮骨,对风湿骨痛、腰膝酸軟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结语

中药山丹花别名众多,既反映了其悠久的药用历史,也体现了各地不同的用药习惯和药用传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山丹花的药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衍生出了一些新的别名。这些别名有助于丰富中药知识,加深对山丹花药用价值的理解和应用。

2024-12-24


上一篇:青帆令人惊叹的多样中药别名

下一篇:踏雪无痕:中药别名与功效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