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牵牛子,别名大全, 功效作用与禁忌122


牵牛子,又名牵牛、牛皮子、夜交藤、续断、牛屎藤、白牵牛、田旋花、夜明藤,为旋花科植物牵牛的种子。其味辛苦、性微寒,有毒,归肝、胃经,具有泻下、祛风、消肿、利尿的功效。

牵牛子的别名牵牛子别名甚多,各地叫法不一,主要有:
* 牵牛
* 牛皮子
* 夜交藤(因其花夜间开放,次日清晨凋谢)
* 续断(因其根可续接断骨)
* 牛屎藤(因其藤蔓粗壮,有牛屎味)
* 白牵牛(因其花为白色)
* 田旋花(因其生长在田野,花呈旋涡状)
* 夜明藤(因其花在夜晚发光)

牵牛子的功效作用* 泻下:牵牛子含有的牵牛子甙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可治疗便秘、积滞等。
* 祛风:牵牛子有祛风止痉的作用,可治疗风湿痹痛、中风偏瘫等。
* 消肿:牵牛子有消肿利尿的作用,可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

牵牛子的禁忌* 孕妇禁用:牵牛子有毒,孕妇服用可引起流产。
* 虚寒体质慎用:牵牛子性寒,虚寒体质者服用易伤脾胃。
* 久病体弱者慎用:久病体弱者服用牵牛子易耗气伤血。

牵牛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牵牛子入药多为炒黑研末,每次用量为1-3g,一日1次。
* 外用:牵牛子粉可外敷治疗软组织损伤、跌打损伤等。

牵牛子的注意事项* 牵牛子有毒,不可过量服用。
* 服用牵牛子后,应多喝水,促进泻下。
* 服用牵牛子期间,不宜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
* 牵牛子与其他泻药同用,可增强泻下作用。
* 牵牛子与补气药同用,可减缓泻下作用。

2024-12-01


上一篇:中药里的“大活血”:别名、功效与注意事项

下一篇:中药双叶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