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汗中药别名,了解一下289


中医中,“汗”是指汗液,是人体代谢废物排出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医认为,出汗是机体调节体温、排毒、宣通经络的重要生理活动。当人体内有热邪或寒邪时,可以通过发汗的方法驱邪外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六种发汗中药,它们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热等疾病。这六味中药分别是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和甘草,它们都有特定的别名,你知道吗?

1. 麻黄:太阳之神,发汗要臣

麻黄,别名黄麻、草麻黄、麻黄草。性微温,味苦辛,归肺、膀胱经。有宣肺发汗、平喘止咳、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热表证,以及喘咳、浮肿等症。

2. 桂枝:荣卫之帅,卫外出汗

桂枝,别名香枝、栬枝、阳桃枝。性温,味辛甘,归心、脾、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表、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热表证,以及腰腿疼痛、腹泻等症。

3. 芍药:花中丞相,柔美宣中

芍药,别名将离、离草、牡丹。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有清热凉血、缓急止痛、柔肝解郁的功效。用于治疗血热妄行、痛经、腹痛、肝郁气滞等症。

4. 生姜:辛烈之品,辛散发汗

生姜,别名生口、鲜姜、姜根。性温,味辛辣,归肺、脾、胃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消食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头痛、呕吐、腹泻等症。

5. 大枣:脾之果,益气补中

大枣,别名枣子、红枣、干枣。性温,味甘,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养血安神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多梦等症。

6. 甘草:中药之佐,调和诸药

甘草,别名甜草、蜀草、蜜草。性平,味甘甜,归肺、脾、胃经。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短乏力、咳嗽咳痰、咽喉肿痛等症。

以上六种中药,都是中医常用的发汗解表药。它们各有特点,又协同作用,在治疗外感風寒、風熱表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4-11-28


上一篇:大力子中药别名

下一篇:苇茎中药别名大全及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