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的别名及用途313


吴茱萸是一种中药,其别名众多,反映了其广泛的用途和多样的功效。

吴茱萸的别名* 芜萸:因其果实凹凸不平,似芜菜而得名。
* 吴萸:产于吴地(今江苏、浙江一带),故称吴萸。
* 臭梧桐:因其果实有刺鼻气味,似梧桐树果实而得名。
* 山斑鸠:果实形状似山斑鸠头部而得名。
* 赫子:因其果实外形似赫梯人的头而得名。
* 乌萸:果实成熟时呈黑色而得名。
* 鸡矢果:果实外形似鸡粪而得名。
* 牛溲:因其果实的气味似牛溲而得名。
* 胡麻子:果实大小和形状似芝麻而得名。
* 阳萸:果实性温而得名。
* 乡下人的姜:因其有温中作用,似姜而得名。

吴茱萸的形态特征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4米。树皮灰白色,平滑。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片,革质,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钝圆或微缺,边缘有钝齿。花序为聚伞状复总状花序,着生于叶腋;花小,淡黄色,4-6瓣。核果扁球形,熟时呈黑色,有刺毛。

吴茱萸的药用价值吴茱萸性温,味苦辛,归肝、胆、胃、脾经。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燥湿杀虫、补肝明目的功效。

1. 温中散寒:吴茱萸性温,能温补脾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2. 降逆止呕:吴茱萸能止呕反胃,平息胃气。适用于胃寒呕吐,恶心泛酸。
3. 燥湿杀虫:吴茱萸能燥湿杀虫,除虫止痒。适用于湿疹、皮肤瘙痒、肠道寄生虫。
4. 补肝明目:吴茱萸能补肝益肾,明目退翳。适用于肝肾不足,视力模糊,夜盲症。

吴茱萸的用药禁忌* 孕妇忌用吴茱萸。
* 阴虚火旺者忌用吴茱萸。
* 实证热盛、大便干燥者忌用吴茱萸。

吴茱萸的临床应用* 脾胃虚寒:吴茱萸与生姜、大枣同用,温中散寒,止呕止泻。
* 胃寒呕吐:吴茱萸与竹茹、半夏同用,降逆止呕,平息胃气。
* 湿疹瘙痒:吴茱萸煎水洗剂或研末外敷,燥湿杀虫,止痒消炎。
* 视力模糊:吴茱萸与枸杞子、菊花同用,补肝益肾,明目退翳。

吴茱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药,其别名众多,反映了其多样的功效。它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燥湿杀虫、补肝明目的作用。使用吴茱萸时,应注意用药禁忌和临床应用,咨询合格的中医师指导使用。

2024-11-28


上一篇:元召中药别名:多种名称背后的药用价值

下一篇:首乌藤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