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红的别名38


前言

化红,又称红花,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的功效。它的别名众多,反映了其广泛的药用价值和悠久的历史。

1. 红花

“红花”是最常见的别名,取自其花朵鲜艳的红色。红花的花朵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红花酸、红花色素等,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的功效,广泛应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2. 绛草

“绛草”得名于其花朵的颜色深沉,如绛紫色。绛草的药用价值与红花类似,但性味稍寒,更适用于热瘀、血热妄行等症。

3. 血余

“血余”意为“止血之余”,取自其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的功效。血余的药用部位为根部,性味苦寒,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热妄行、跌打损伤等症。

4. 金不换

“金不换”反映了化红珍贵的药用价值。化红的花朵产量较低,而且药用效果显著,故有“金不换”之称。金不换适用于活血化瘀、止痛消肿,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5. 归尾花

“归尾花”意为“入归尾之花”,指化红花期在归尾草花期之后。归尾花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的功效,性味偏温,适用于寒瘀、气滞血瘀等症。

6. 海红花

“海红花”指产自海边的化红。海红花的药用价值与红花相似,但性味偏寒,更适用于热瘀、血热妄行等症。

7. 茓荛

“茓荛”是一个古称,指化红的根部。茓荛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性味苦寒,适用于热瘀、血热妄行等症。

结语

中药化红的别名众多,反映了其广泛的药用价值和悠久的历史。这些别名不仅形象地描述了其花朵的颜色、药用部位和功效,更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对中草药的深入了解。

2024-12-02


上一篇:吕曲中药的别名及药用价值

下一篇:桂心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