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海鞘:别名及医药用途详解282


别名:

海鞘,又称海鞘子、海胸子、蛤蜊子、蛤蟆子、黄海鞘、黑海鞘等。

药用部位:

海鞘的壳和肉均可入药。其中,壳称为海鞘甲,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肉称为海鞘肉,具有滋阴养血、补肾益精的功效。

功效与主治:
海鞘甲: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治疗热毒疮疡、咽喉疼痛、咯血、尿血等症。
海鞘肉:滋阴养血、补肾益精。用于治疗阴虚血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腰膝酸痛等症。

药用历史:

海鞘入药的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本草经疏》。其中,《本草纲目》载:“海鞘,味咸,寒。主治热毒疮疡,咽喉疼痛,血痢,尿血。炒烟墨,入鼻,治鼻出血。”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海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多糖、微量元素等成分。其中,海鞘肉中的软骨素具有抑制骨质疏松的作用;海鞘壳中的壳聚糖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

临床应用:
海鞘甲: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咽喉炎、扁桃体炎、淋巴结炎等炎症性疾病;也可用于治疗痔疮、便血等出血性疾病。
海鞘肉: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腰膝酸痛等妇科疾病;也可用于治疗贫血、营养不良等内科疾病。

用法用量:
海鞘甲:内服:煎汤,每次9-15g;或研末,每次3-6g。外用:研末敷患处,或调水涂抹。
海鞘肉:内服:煎汤,每次30-60g;或炖汤服用。外用:捣烂敷患处。

注意:
孕妇忌用海鞘甲。
脾胃虚寒者慎用海鞘肉。
海鞘壳中的壳聚糖会与某些药物发生反应,服用药物期间应避免同时服用海鞘甲。

2024-12-03


上一篇:中药泡水另有妙名:药茶

下一篇:蚂蟥的別名與中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