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黄栀子的别名209


黄栀子,又名栀子、金栀子、栀花果、栀实、山栀、黄干果、苦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我国两广、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区,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黄栀子的药用价值

黄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脾、肝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湿退黄、化痰止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黄疸、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咽喉肿痛、咳喘痰多、口疮口臭等症。

黄栀子的别名由来

1. 栀子:栀子是黄栀子的果实,因其果实呈黄色,故名。

2. 金栀子:黄栀子色泽金黄,有如金子,故称金栀子。

3. 栀花果:黄栀子为栀花果实,故称栀花果。

4. 栀实:栀子又称为栀实,取其果实的形状为实心之意。

5. 山栀:黄栀子生长于山野之中,故称山栀。

6. 黄干果:黄栀子经晒干后呈黄色,故称黄干果。

7. 苦栀子:黄栀子味苦,故称苦栀子。

黄栀子的药用方法

黄栀子通常以煎服或入丸散的形式使用。其用量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而定,一般用量为6-15克。需要注意的是,黄栀子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黄栀子的相关禁忌

1. 脾胃虚寒者慎用:黄栀子性寒,脾胃虚寒者服用后可能加重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2. 孕妇及儿童慎用:黄栀子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妇及儿童不宜服用。

3. 与某些药物禁忌同用:黄栀子与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抗凝剂等,同用时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服用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总之,黄栀子是一种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的中药材,别名众多,反映了其不同的特征和用途。在使用黄栀子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和病症,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以发挥其最佳效果。

2025-01-17


上一篇:薄荷叶的中药别名

下一篇:布京子:淡竹叶的别名,治咳化痰,清热利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