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别名大全:揭秘龙骨的多种名称230


龙骨,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因其质坚色白而得名,来源于哺乳动物类动物的骨骼化石。在中医药领域,龙骨具有滋阴潜阳、涩精止遗、平肝降虚火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盗汗、遗精、潮热、腰膝酸软等症。由于龙骨药用价值高,因此在不同的地区和药典中,有着不同的别名,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龙骨的别名

1. 龙元:龙骨的古称,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

2. 龙城:龙骨的别称,源于其形似龙城。

3. 龙府:龙骨的别称,取其龙之住所之意。

4. 龙骨化石:指龙骨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化石,也是龙骨的主要来源。

5. 龙骨参:龙骨与人参的合称,因其同为滋补强壮的药物。

6. 龙牡:龙骨与牡蛎的合称,因其同为补肾涩精的药物。

7. 龙骨天花粉:龙骨与天花粉的合称,因其同为止汗敛津的药物。

8. 龙海:龙骨与紫菜的合称,因其同为滋阴降火的药物。

9. 龙骨石膏:龙骨与石膏的合称,因其同为平肝降火的药物。

10. 龙骨齿:龙骨的碎块,因其形状似齿。

11. 骨散:龙骨研磨成粉末的形态。

12. 玉髓:龙骨加工后的上品,质地细腻光泽。

13. 玉龙:龙骨的别称,取其形似玉龙。

14. 伏龙:龙骨的别称,因其沉重如伏卧的龙。

15. 地龙:龙骨的别称,因其埋藏在地下。

龙骨的选用和保存

选用龙骨时,应选择质坚色白、无杂质者为佳。龙骨保存时,应置于干燥通风处,避免受潮变质。

龙骨的用法和用量

龙骨一般研磨成粉末或煎服。用量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6-15克。龙骨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时,应遵医嘱。

龙骨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1. 龙骨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2. 龙骨滋腻,有碍运化,痰浊过多者慎用。

3. 龙骨不宜与温燥药同用,以免助热伤阴。

4. 孕妇及儿童应遵医嘱使用龙骨。

龙骨的中医药功效

1. 滋阴潜阳:龙骨性寒质润,能滋养阴液,潜降浮阳,用于治疗盗汗、遗精、潮热等阴虚阳亢之症。

2. 涩精止遗:龙骨具有收敛固涩作用,能固涩精元,止遗精滑泄等症。

3. 平肝降虚火:龙骨性寒,能平抑肝火,降虚火,用于治疗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等肝火旺盛之症。

4. 补肾壮骨:龙骨含有一定量的钙质,能补肾壮骨,用于治疗腰膝酸软、骨质疏松等症。

龙骨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滋阴潜阳、涩精止遗、平肝降虚火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盗汗、遗精、潮热、腰膝酸软等症。龙骨在不同的地区和药典中有多种别名,应根据不同情况辨证施治,合理使用龙骨才能发挥其药用价值。

2025-01-18


上一篇:别名中药:药名千变万化,你所不知的奥秘

下一篇:甘遂之别名及其他中药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