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别名大全:柯子等常用中药的别名与功效8


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不少中药具有多个别名,这些别名往往与中药的形态、功效或产地等相关。了解中药别名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辨识和使用中药。## 柯子与枸杞

柯子是枸杞的别名之一。枸杞又名天精、地仙子、杞菊、明眼子等。枸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果实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多种氨基酸。枸杞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益精、生津止渴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视力减退,口干口渴等症状。## 北沙参与南沙参

北沙参和南沙参都是百合科沙参属的植物,但产地不同。北沙参产于我国北方,别名土沙参、山沙参;南沙参产于我国南方,别名川沙参、砂仁参。北沙参和南沙参都具有滋阴清肺、养胃生津的功效,但北沙参偏于滋阴润肺,南沙参偏于养胃生津。## 当归与川芎

当归和川芎都是伞形科当归属的植物。当归又名紫草、血参、丽容草等,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川芎又名芎头、红芎、川穹等,具有活血行气、温经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头痛眩晕、痛经等症状。## 地黄与麦门冬

地黄和麦门冬都是百合科植物。地黄又名熟地黄、黄精、地骨头等,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贫血、阴虚津亏等症状。麦门冬又名麦门、百合草、玉竹等,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阴虚肺燥、久咳不愈、心烦口渴等症状。## 黄芪与党参

黄芪和党参都是豆科植物。黄芪又名北芪、蒙古芪、黄耆等,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尿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自汗盗汗、疮疡久不愈合、水肿尿少等症状。党参又名南芪、西洋参、甜参等,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血两虚、脾虚食欲不振、肺气虚弱等症状。## 丹参与赤芍

丹参和赤芍都是唇形科丹参属的植物。丹参又名紫丹参、血丹参、紫参等,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瘀经闭、痛经、疮疡肿痛等症状。赤芍又名芍药花、赤芍药、明芍等,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 茯苓与灵芝

茯苓和灵芝都是真菌类药材。茯苓又名云苓、伏苓、茯神等,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脾虚泄泻、心神不宁等症状。灵芝又名仙草、瑞草、神芝等,具有扶正固本、延年益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体虚乏力、免疫力低下、癌症等疾病。## 附子与川乌

附子和川乌都是毛茛科乌头属的植物。附子又名乌头、天南星、地天星等,具有驱寒止痛、温经止痉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脘腹冷痛、手足厥冷等症状。川乌又名生乌头、黑乌头、川贝母等,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头痛目赤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附子和川乌都含有乌头碱,有毒性,使用时必须谨慎。## 红花与藏红花

红花和藏红花都是菊科红花属的植物。红花又名红蓝花、赤花、风花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瘀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等症状。藏红花又名番红花、西红花、 زعفران (藏红花波斯语)等,具有活血化瘀、解郁安神、美容养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瘀不畅、月经不调、抑郁症等症状。## 肉桂与官桂

肉桂和官桂都是樟科肉桂属的植物。肉桂又名桂皮、玉桂、香桂等,具有温补脾胃、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腹痛腹泻、风寒感冒等症状。官桂又名桂通、桂心、桂仁等,具有温补心肾、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心肾虚寒、气滞血瘀等症状。## 甘草与百草王

甘草又名国老、甜草、蜜草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气弱、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症状。甘草也被称为百草王,因为它具有与多种中药材配伍,发挥协同作用的作用。## 黄连与苦参

黄连和苦参都是毛茛科植物。黄连又名金银花、地胆草、川连等,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痢疾、黄疸肝炎、咽喉肿痛等症状。苦参又名菜苦、黄药子、泻肠草等,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痢疾、黄疸肝炎、皮肤瘙痒等症状。## 党参与黄芪

党参和黄芪都是豆科植物。党参又名南芪、西洋参、甜参等,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血两虚、脾虚食欲不振、肺气虚弱等症状。黄芪又名北芪、蒙古芪、黄耆等,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尿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自汗盗汗、疮疡久不愈合、水肿尿少等症状。## 三七与田七

三七和田七是同一种植物,即五加科三七属。三七又名金不换、山漆、血参等,具有止血化瘀、活血止痛、消肿定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血瘀经闭、痛经等症状。田七是三七的商品名,因其产于云南省文山州田阳县而得名。

2025-01-18


上一篇:章鱼、海八爪、墨斗鱼:海蛸的别名与药用价值

下一篇:海螵蛸别名及中药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