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蓼花,别名繁多,用途广泛68


别名蓼花又名紫草蓼、红蓼、紫蓼、蓼青、鸭跖草、猪母草、赤根草、大花蓼、血见愁等。其学名为Polygonum tinctorium Ait,隶属于蓼科蓼属。

形态特征蓼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1-2米。茎直立,分枝多。叶互生,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全缘或波状缘。夏秋开花,花序穗状或圆锥状,顶生或腋生,花色紫红或淡红色。果实为瘦果,三棱形,黑色。蓼花的根茎粗壮,呈纺锤形或圆柱形,呈深红色,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分布蓼花原产于中国,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蓼花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尤以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地栽培较多。

药用价值蓼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痢疾、肠炎、血热吐衄、崩漏、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症。蓼花中的蓼红素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药用部位蓼花的药用部位主要为根茎、叶、花。根茎性微寒,味苦涩;叶性微寒,味酸涩;花性微寒,味苦涩。其中,根茎的药用价值最高。

采集加工蓼花的根茎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采收。挖出根茎后,洗净泥土,切段,晒干或低温烘干备用。叶和花在开花期采收,晒干或低温烘干备用。

注意蓼花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忌用蓼花,以免引起流产。此外,蓼花与乌头、附子等有毒药物不宜同用。

故事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医叫张仲景。有一次,他遇到一位身患血崩的妇女,危在旦夕。张仲景想起蓼花具有止血的功效,便采摘了蓼花煎汤给妇女服用。妇女服用后,血崩止住了,身体逐渐康复。从此,蓼花止血的功效便流传了下来。

结语蓼花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止痛的功效。在民间,蓼花也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蓼花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忌用。

2025-01-26


上一篇:揭秘铁甲中药的别名与功效

下一篇:苎麻中药别名大盘点:1500字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