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红中药别名255


芸红,又名茜草、茜根、茜皮、地骨皮、血余、草血余、大茜根、赤茜、牛血竭、文茜、粉茜,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 或 Rubia yunnanensis Diels 的干燥根及根茎。其别名众多,各有不同的起源和含义。

茜草

茜草是芸红的本名,得名于其根茎呈茜红色。茜,本指一种红色染料,茜草正是古代重要的染料来源之一。古人用茜草的根茎提取红色染料,染色后呈鲜艳的茜红色,故称之为茜草。

茜根

茜根是芸红的干燥根茎,因其药用部位主要为根茎,故又称为茜根。茜根呈圆柱形,分枝多,表面灰棕色或暗红色,质地坚硬。茜根富含茜素类化合物,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的功效。

茜皮

茜皮是茜草的根茎外层薄皮,剥取干燥后得到。茜皮呈深红色或紫红色,质地轻薄。茜皮中茜素含量较高,药性较茜根更强,具有更显着的活血化瘀功效。

地骨皮

地骨皮是芸红另一种常用的别名,源于其生长习性。茜草根茎在地下横向蔓延,形似骨骼,并且颜色偏白,故称为地骨皮。地骨皮药性较茜根和茜皮平和,具有养血凉血、清热润肺的功效。

血余

血余的得名与茜草的止血功效有关。茜草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的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用后犹如血止之后,余留茜草之气,故称为血余。

草血余

草血余是对血余的进一步描述。茜草为草本植物,故称为草血余。此外,茜草的止血功效显著,故又称为草血余。

大茜根

大茜根的得名在于茜草的根茎粗壮,与其他茜草科植物相比,茜草的根茎较大,故称为大茜根。此外,茜草的药用价值较高,故也有大茜根之称。

赤茜

赤茜的得名在于茜草的根茎呈鲜艳的茜红色。赤,指红色,茜草根茎呈深红色,故称为赤茜。赤茜多用于染织,染色后呈鲜艳的茜红色。

牛血竭

牛血竭是茜草根茎的提取物。茜草根茎中含有丰富的茜素类化合物,提取后可得到一种深红色的胶状物质,称为牛血竭。牛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文茜

文茜得名于茜草的药用价值。茜草药性较平和,功效多样,故称为文茜。文,指文雅、温和,茜草药性平和,不伤正气,故称为文茜。

粉茜

粉茜的得名在于茜草根茎粉碎后呈粉红色。茜草根茎富含茜素类化合物,粉碎后呈粉红色或紫红色,故称为粉茜。粉茜多用于药用,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的功效。

结语

芸红中药别名众多,各有不同的起源和含义。这些别名反映了茜草的药用价值、生长习性、药用部位等各方面信息。了解芸红的别名,有助于加深对其药用的理解,更合理地使用该药。

2024-12-04


上一篇:药材『银销』,中医里常用的止咳化痰良药

下一篇:中药石带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