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绵别名大揭秘!203
地绵,别名众多,各具特色,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本文将对地绵的别名进行全面盘点,带你走近这个中药界的“多面手”。
1. 地骨皮
地绵最著名的别名莫过于“地骨皮”,源于其生长在地表下,根茎匍匐延伸,形似骨架,皮质细腻光滑。地骨皮作为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滋阴润肺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状。
2. 龙须草
地绵因其细长柔韧的茎叶,酷似龙须,故又称“龙须草”。龙须草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淋、小便不通、湿热黄疸等疾病。
3. 土牵牛
地绵的另一个别名“土牵牛”,源于其药性与牵牛子相似,均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但土牵牛的泻下力较弱,主要用于治疗热结便秘、肠燥不畅等症状,属于较为温和的泻药。
4. 土茯苓
地绵与茯苓的外形相似,均呈不规则的块状,但药性却大相径庭。地绵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水肿腹胀、疮疡肿毒等疾病。
5. 接骨风
地绵还有“接骨风”之称,源于其可外用治疗跌打损伤、骨折脱位等骨伤疾病。地绵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外用可促进骨骼愈合,缓解疼痛症状。
6. 马兜铃
地绵的别名中,有一个罕为人知的叫法——“马兜铃”。此称谓源于地绵的根茎形似马的肚兜,古人取其形而得名。马兜铃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疼痛等疾病,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
7. 仙灵脾
地绵因其药用价值颇高,被古人誉为“仙灵之草”,故又称“仙灵脾”。仙灵脾性味甘寒,具有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跌打损伤等疾病。
8. 地骨根
地绵的根茎是其主要药用部位,因此得名“地骨根”。地骨根性味苦寒,具有清热凉血、滋阴润肺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咯血、血热妄行等症状。
9. 地黄
地绵有时也被称作“地黄”,因其根茎的药用价值与地黄相似。地黄性味甘凉,具有滋阴凉血、益气生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阴虚血热、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疾病。
10. 一枝黄花
地绵的别名中,还有“一枝黄花”之称,源于其花朵为淡黄色,呈一枝独秀之势。一枝黄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淋、小便不通、湿热黃疸等疾病。
结语
地绵,这个中药界的“多面手”,其别名之多,印证了其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认识和了解这些别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绵,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4-12-04
下一篇:揭秘中药和草药的别名

祛湿补虚:详解常用中药及其功效
https://h5cards.com/zhongyaoqushi/60542.html

中药治疗的奥秘:从药性到疗效的深入解读
https://h5cards.com/zhongyaozuoyong/60541.html

菊花:药用价值与现代应用全解析
https://h5cards.com/zhongyaogongxiao/60540.html

金弹子药用价值及别名详解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60539.html

冰糖的药用价值及与中药的搭配妙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gongxiao/60538.html
热门文章

中药别名“砂”一览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35700.html

火苗草的别名与药用价值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3277.html

香砂别名,功效及用法大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650.html

木豆:中医常用别名大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3134.html

中药牛大力别名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