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香之名目繁多:中药别名考略306
儿香,一种珍贵的树脂类中药,自古以来因其独特的功效而闻名遐迩。然而,儿香的别名众多,令人眼花缭乱。本文将从药典记载、古籍文献、民间俗称等角度,考略儿香的中药别名,以飨读者。
一、药典记载
在权威的中药典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儿香的别名仅记载为“安息香”。“安息香”一名最早见于唐代《新修本草》,指产自波斯一带的儿香。随着贸易往来,这一名称逐渐被沿用至今。
二、古籍文献
除了药典记载,古籍文献中也记载了儿香的众多别名。如《本草纲目》中,儿香别名有“紫香”、“鸡舌香”、“白附子香”、“降真香”等;《本草拾遗》中,儿香别名为“白附子香”、“血竭”;《岭南采药录》中,儿香别名为“罗香”。这些别名的出现,反映了古人对儿香的深入了解和广泛应用。
三、民间俗称
在民间,儿香因其独特的香味和功效,也流传着许多别名。如广东一带称儿香为“鸡屎藤香”,缘于其树脂形状类似鸡屎藤的果实;广西壮族地区称儿香为“山羊筋香”,源于其树脂呈细长条状,犹如山羊筋;贵州苗族地区称儿香为“牛眼泪”,源于其树脂在燃烧时会产生类似牛眼泪的汁液。这些别名,展现了民间对儿香的亲切称呼和实际应用经验。
四、其他别名
除了上述来源,儿香还有一些其他别名。如“白松香”、“白胶香”等,指儿香树脂的颜色和形态;“白血竭”,“没药”等,指儿香的功效和用途;“血竭安息香”,“血竭香”等,指儿香与血竭的相似性。这些别名,进一步丰富了儿香的名称体系。
五、别名辨析
在众多别名中,有些别名容易混淆。如“白附子香”,既是儿香的别名,也是白附子(乌头科植物)的别名;“血竭”既是儿香的别名,也是血竭(藤黄科植物)的别名。因此,在使用这些别名时,需要结合语境和上下文,以免混淆误用。
六、别名与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儿香的别名与它的用途密切相关。如“降真香”一名,反映了儿香具有安神降气、化痰止咳的功效;“牛眼泪”一名,源于儿香在治疗眼疾方面的应用。了解别名背后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儿香的药性特点。
七、传承与创新
儿香的别名,是中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发展,儿香的别名体系也在不断丰富和更新。在保留传统别名的同时,我们也应积极探索和创新,为儿香赋予更多契合当代认知的别名,推动中药文化与时俱进。
结语
儿香中药别名众多,反映了古往今来人们对这一珍贵药材的深入认识和广泛应用。从药典记载到古籍文献,从民间俗称到其他别名,儿香的别名体系展现了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和运用这些别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药文化,造福人类健康。
2024-12-04
上一篇:流产中药别称大全

火麻仁的药用价值及现代研究
https://h5cards.com/zhongyaogongxiao/90966.html

中焦湿热证:辨证施治与实用中药配方详解
https://h5cards.com/zhongyaoqushi/90965.html

猛男强身健体中药颗粒:功效、成分及使用注意事项
https://h5cards.com/zhongyaogongxiao/90964.html

苍术的功效与作用详解:药用价值及现代研究
https://h5cards.com/zhongyaogongxiao/90963.html

中药祛湿汤真的有效吗?功效、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详解
https://h5cards.com/zhongyaoqushi/90962.html
热门文章

中药别名“砂”一览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35700.html

火苗草的别名与药用价值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3277.html

香砂别名,功效及用法大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650.html

木豆:中医常用别名大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3134.html

中药牛大力别名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