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别名趣谈:扁豆的隐秘称号307


提起扁豆,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它嫩绿的豆荚和饱满的扁圆豆粒,作为一种常见食材,扁豆以其清暑祛湿、健脾和胃的功效而备受推崇。然而,您可曾知晓,扁豆在中药领域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别称——“扁决明”。

“扁决明”的由来

扁豆之所以被称为“扁决明”,源于其与决明的相似之处。决明子是豆科植物决明草的种子,呈扁平圆形,表面光滑有光泽,故称“决明”。扁豆的豆粒也是扁平圆形,且表皮光亮,因此得名“扁决明”。

扁决明的功效

作为中药,扁决明的功效与扁豆相近,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利水消肿之效。其中,清肝明目是其最主要的功效之一。扁决明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这些物质具有保护视力、预防眼部疾病的作用。此外,扁决明性凉,能清肝火,对于肝火旺盛引起的目赤肿痛、视物模糊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扁决明的药用方法

扁决明入药多用干品,可煎汤、研磨成粉或制成丸剂。其中,煎汤是较为常见的方法,用量一般为10-15克,每日一剂。研磨成粉后可冲水服用,每次3-5克,每日2-3次。制成丸剂后,可按医嘱服用。

扁决明的配伍禁忌

扁决明与其他中药配伍时,应注意以下禁忌:
不可与苦寒泻下药同用,以免加重腹泻。
不宜与寒凉性中药同用,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孕妇和体质虚弱者应慎用。

常见的中药方剂

扁决明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的中药方剂中:
清肝明目丸:扁决明、菊花、枸杞子等,用于治疗肝火旺盛引起的目赤肿痛、视力模糊。
润肠通便汤:扁决明、火麻仁、当归等,用于治疗肠燥便秘。
利水消肿汤:扁决明、车前子、泽泻等,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结语

扁决明,扁豆的别称,虽然名气不大,却有着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的功效。在中医药领域,扁决明常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药使用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随意服用,以免贻误病情或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2024-12-04


上一篇:龙衔中药和它们的别名

下一篇:中药粉格别名:揭秘草药世界的隐秘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