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并中药别名解析及药用价值372


吐并中药别名

吐并,别名众多,又称白花草、白花木、白花蛇舌草、白花草、大花草、地花、大花吐并、大花蛇舌草、旱花蛇舌草、旱花草、旱花吐并、小蛇舌草、小叶蛇舌草、小叶吐并、山蛇舌草、山花草、山花吐并、山吐并、石花蛇舌草、石花草、石花吐并、蛇舌草、蛇舌草大花、尖叶蛇舌草、陀罗尼草、虎尾草、蛇芯草等。

吐并植物形态特征

吐并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0-30厘米。根状茎横走,圆柱形。茎直立,纤细,多分枝,有毛或无毛。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5-4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钝或微凹,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绿色,有毛或无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白色柔毛。花单生于茎顶或叶腋,花冠白色,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有毛。核果球形,直径约2毫米,光滑,成熟后为黑色。

吐并产地分布

吐并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各省,如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也分布于日本、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吐并药用价值

吐并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消炎止痛之功效。主治痢疾、肠炎、小便不利、水肿、疮肿疼痛等症。

1. 清热解毒:吐并含有大量的水分和挥发油,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肠炎等热性疾病。

2. 利水消肿:吐并含有丰富的钾离子,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3. 消炎止痛:吐并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和挥发油,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疮肿疼痛等症。

吐并使用禁忌

吐并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吐并用量

内服:煎汤,5-10g。外用:捣烂取汁,外敷。

结语

吐并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消炎止痛之功效的中药。在民间广泛应用于治疗痢疾、肠炎、小便不利、水肿、疮肿疼痛等症。但需要注意的是,吐并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2024-12-04


上一篇:方联中药的别名:中医中药的古今传承

下一篇:叶胆中药别名盘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