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栀子的别名12


栀子,又名黄栀子、丹栀、赤栀、栀子仁、栀子花等,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味苦、性寒,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利湿退黄等功效,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别名由来

栀子之所以有这么多别名,主要与它的颜色、功效和外形有关:* 黄栀子:栀子果实成熟后呈金黄色,故称为黄栀子。
* 丹栀:栀子的果仁呈深红色,宛如丹砂,故称为丹栀。
* 赤栀:栀子果实在尚未成熟时呈赤色,故称为赤栀。
* 栀子仁:栀子的果仁被称为栀子仁,是栀子入药的主要部分。
* 栀子花:栀子开花时,花色洁白如玉,芳香四溢,故被称为栀子花。
药用价值

栀子药用价值丰富,主要功效如下:* 清热泻火:栀子苦寒,能清热泻火,适用于热症、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
* 凉血止血:栀子入血分,能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出血,如吐血、衄血、崩漏等。
* 利湿退黄:栀子能利湿退黄,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
* 其他:栀子还有抗菌、抗炎、抗氧化、保肝等多种功效,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性味归经

栀子性寒,味苦。归心、肝、胆经。用法用量

栀子入药用量一般为10-30克。煎服、泡茶、入丸散均可。煎服时宜先煎后下,以免破坏其有效成分。注意事项

孕妇、脾胃虚寒者慎用栀子。阴虚无火者不宜服用栀子。栀子与半夏不宜同用,可能会引起呕吐、腹痛等副作用。结语

栀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利湿退黄等多种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别名众多,均与它的颜色、功效和外形有关。在使用栀子时,应注意其性味归经、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发挥其药效。

2024-11-29


上一篇:中药五爪龙:别名大全及功效介绍

下一篇:血通中药:解决血瘀的天然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