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血竭:别名、药理与临床应用307


血竭,又称血竭膏、血竭散、血竭丸,是一种传统中药,因其呈半透明的暗红色固体而得名。它主要由藤黄科植物龙血树或近缘种树脂所制成,在中国、印度、东南亚等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别名:

除了血竭这一名称外,它还有以下别名:
血胶
血赤
万年血
凤血
金丝血
龙血竭

药理作用:

血竭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
止血:血竭中含有的龙血竭酸、没食子酸等成分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如外伤、手术后出血、月经过多等。
活血化瘀:血竭还能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可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疼痛、肿胀、关节炎等。
消炎:血竭中的龙血竭酸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和肿胀。
抗氧化:血竭富含抗氧化剂,如酚酸、黄酮类物质,可清除体内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抗肿瘤:有研究表明,血竭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

临床应用:

基于其药理作用,血竭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内科疾病:

吐血、咯血、咳血
月经过多、崩漏
瘀血性疼痛
风湿性关节炎
肿瘤


外科疾病:

外伤出血
手术后出血
伤口感染
烫伤
骨质疏松


妇科疾病:

产后出血
胎盘残留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其他:血竭还可用于制作牙膏、化妆品等产品。

用法用量:

血竭通常以粉末、胶囊或丸剂的形式服用。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和体质等因素,由医生决定。一般来说,口服用量为 1-3 克,外用可研磨成粉末或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禁忌与注意事项:

以下人群不宜服用血竭: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有出血倾向或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者
体内有热、阴虚血燥者

此外,服用血竭期间应注意以下事项:
不可与温燥性中药同用,以免助火伤血
服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中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切勿自行用药

2024-12-05


上一篇:中药海艾的别名与相关知识

下一篇:麻仁的别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