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卜中药别名,药到病除事半功倍356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中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药的浩瀚世界里,存在着大量的别名,这些别名不仅反映了中药的药性特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
何首乌:
何首乌又名交藤、地精、赤藤、龟膝。何首乌味苦、涩,性温,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的功效。其别名“交藤”形象地描述了何首乌的根茎盘曲交错的形态,“地精”则彰显了其滋补强身的功效,“赤藤”反映了何首乌根茎的赤褐色,“龟膝”则因何首乌的块根形状酷似龟膝而得名。
人参:
人参又名地精、人茇、神草。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具有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的功效。其别名“地精”突出人参的珍贵和补益功效,“人茇”则因人参的根茎形似人形而得名,“神草”则反映了人参的药用价值。
当归:
当归又名川芎、秦艽、血参。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其别名“川芎”因其产于四川而得名,“秦艽”则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当归的别称,“血参”则形象地反映了当归补血活血的功效。
茯苓:
茯苓又名云苓、松苓、玉苓。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其别名“云苓”因其常附生于松树根部,状如云朵而得名,“松苓”则因其附生于松树上而得名,“玉苓”则反映了茯苓的洁白无瑕、滋补养生功效。
灵芝:
灵芝又名仙草、神芝、瑞芝。灵芝味甘、平,性温,具有补气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其别名“仙草”反映了灵芝的珍贵和传说中的功效,“神芝”则因其药用价值而得名,“瑞芝”则寓意灵芝祥瑞之兆。
金银花:
金银花又名忍冬、双花、银藤。金银花味甘、微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功效。其别名“忍冬”因其耐寒、常绿且冬夏常开花而得名,“双花”则因其花兼具金黄色和银白色而得名,“银藤”则反映了金银花藤蔓细长、枝叶茂盛的特点。
丹参:
丹参又名赤参、紫参、血参。丹参味苦、微辛,性微寒,具有活血化瘀、清心安神的功效。其别名“赤参”因其根皮呈赤红色而得名,“紫参”则因其根茎呈紫褐色而得名,“血参”则形象地反映了丹参活血化瘀的功效。
黄芪:
黄芪又名金芪、北芪、绵芪。黄芪味甘、微温,性微温,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的功效。其别名“金芪”因其根茎呈金黄色而得名,“北芪”因其主要产于我国北方而得名,“绵芪”则反映了黄芪根茎须多、绵长柔韧的特点。
银杏叶:
银杏叶又名白果叶、鸭脚子叶。银杏叶味苦、涩,性微寒,具有活血化瘀、镇咳平喘的功效。其别名“白果叶”因其果实为白色而得名,“鸭脚子叶”则因其叶片形状に似鸭脚而得名。
枸杞子:
枸杞子又名枸杞、地骨子、杞菊。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益精的功效。其别名“枸杞”因其生长于旷野而得名,“地骨子”则因其根茎深扎地下而得名,“杞菊”则因其与菊花同属补肝肾之剂而得名。
以上只是中医药中众多中药别名的九牛一毛,这些别名不仅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中药的性状、功效,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们既是中医药千年传承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2024-12-05
下一篇:瓦弄:中药中的“扶正固本”瑰宝

昙花药用价值及别名详解:功效、用法与禁忌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91168.html

枸杞的药用价值与潜在副作用:理性看待“超级食物”
https://h5cards.com/zhongyaozuoyong/91167.html

铁线藤的别名及药用价值深度解析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91166.html

胡萎中药别名大全及功效详解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91165.html

生姜粉外敷:祛湿真的有效吗?你需要知道的真相
https://h5cards.com/zhongyaoqushi/91164.html
热门文章

中药别名“砂”一览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35700.html

火苗草的别名与药用价值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3277.html

香砂别名,功效及用法大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650.html

木豆:中医常用别名大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3134.html

中药牛大力别名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