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宝典:毛花中药的别名大全310


在中药学中,毛花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的草本植物。它的别名繁多,反映了其在不同地区和用途上的多样性。了解这些别名有助于准确使用和识别毛花在中药治疗中的价值。

毛花中药别名大全
野菊花:毛花因其花朵酷似菊花而得名,故又称为野菊花。
三七花:因其花期与三七相同,且外形与三七形似,因此也被称为三七花。
苦母菊:毛花味苦,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故又称苦母菊。
黄蕊菊:因其花心为黄色而得名,又称黄蕊菊。
毛花菜:毛花嫩叶可食用,有清热去火之效,故又名毛花菜。
地丁草:毛花产于地表,形状似丁字,因此得名地丁草。
牛舌草:毛花叶片大而扁平,形似牛舌,故又称牛舌草。
鸡爪花:毛花花朵开放后,其花蕊分叉,状似鸡爪,故又名鸡爪花。
烂头花:毛花花朵开败后,花瓣脱落,花心呈黄色,远看如烂头,故又称烂头花。
血见愁:毛花性凉,有凉血止血之效,民间传说受伤流血时,用毛花敷之,会令伤口快速愈合,寸草不生,故有此别名。
白毛蒿:毛花茎叶密布白色茸毛,故又称白毛蒿。
苦蒿:毛花性苦,有清热解毒之效,故又称苦蒿。
打碗花:毛花花朵成碗状,故又称打碗花。
连钱花:毛花花朵金黄色,形似铜钱,故又称连钱花。
救荒草:毛花耐旱耐贫瘠,在荒年时可充饥,故又称救荒草。

毛花中药功效与应用

毛花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牙龈肿痛、痢疾、便血、外伤出血等。

在中药方剂中,毛花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以增强其疗效。例如,与蒲公英、金银花配伍可清热解毒,用于治疗咽喉肿痛;与生地黄、丹参配伍可凉血止血,用于治疗吐血、便血;与红花、桃仁配伍可活血化瘀,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除了药用价值,毛花还具有食用价值。其嫩叶可炒食或凉拌,具有清热去火、清肝明目的作用。在一些地区,毛花也被用作饲料,以补充牲畜的营养需求。

使用毛花中药注意事项

虽然毛花具有多种功效,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毛花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毛花。
服用毛花后可能会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需注意观察。
毛花与其他药物同用时,需遵医嘱,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通过了解毛花的别名、功效、应用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安全地使用毛花中药,为健康保驾护航。

2024-12-06


上一篇:海风中药的别名: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

下一篇:中医典籍里桂楠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