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皮中药别名及功效解析349


附子,又名附皮,是中药材中常见的一种。其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根茎,具有补肾强壮、散寒止痛等功效,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别名:
乌头
断肠草
兔子草
生附子
九头乌

功效:1. 补肾壮阳
附子味辛、甘,性热,归肾经,具有补肾壮阳、温肾助阳之功效。用于肾阳亏虚所致的腰膝酸冷、畏寒肢冷、阳痿早泄等症。
2. 散寒止痛
附子具有温经散寒、止痛消肿之效。用于寒疝腹痛、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症。
3. 回阳救逆
附子性热,能益气回阳,温补心阳。用于虚脱、吐泻、休克等危重症,具有回阳救逆之效。
4. 温肺化痰
附子辛温通阳,可温肺化痰。用于寒痰咳嗽、胸闷气喘等症。
5. 抗菌消炎
附子中含有乌头碱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之效。用于疮疡肿痛、皮肤感染等症。

注意:附子有毒,不宜生用,必须经炮制后方可入药。炮制方法有生晒、盐制、蜜制等。炮制后的附子毒性减弱,药效增强。
附子药性峻猛,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医嘱,不可自行服用。孕妇、产妇、年老体弱者不宜服用附子。
附子与半夏、朱砂、斑蝥、雄黄等药物相克,不可同用。

常见配伍:* 附桂八味丸:附子、桂枝、肉桂等,温补肾阳,用于肾阳虚弱、寒疝腹痛等症。
* 四逆汤:附子、干姜等,回阳救逆,用于虚脱、吐泻等危重症。
* 乌梅丸:附子、乌梅等,温肺化痰,用于寒痰咳嗽等症。
* 金匮肾气丸:附子、熟地黄等,补肾壮阳,用于肾阳亏虚、腰膝酸冷等症。

2024-12-06


上一篇:摩洛哥中药别名及其使用指南

下一篇:中医里的中药别名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