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泰姜别名盘点:6个你可能不知道的名字217
泰姜,又称高良姜,是一种广泛用于中药中的姜科植物。它的根茎具有辛辣、温性的药性,具有温中止呕、散寒止泻等功效。由于泰姜分布广泛,在不同地区得到了不同的别名,这些别名反映了当地人民对它的认识和用途。
1. 高良姜
高良姜是泰姜最常用的别名,源自其具有“良姜之高”的优良药效。高良姜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温中止呕、散寒止泻、温肺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腹泻、腹痛等症,以及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等症。
2. 小良姜
小良姜是泰姜的另一个常见别名,与高良姜相对应,指泰姜的根茎较小。小良姜的药性与高良姜相似,但辛温之性稍弱。常用于治疗轻微的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腹泻等症。
3. 沙姜
沙姜是泰姜在广东地区的别名。由于泰姜根茎生长于沙地中,故得名沙姜。沙姜的药性辛温,归脾、胃、肺经,具有温中止呕、散寒止泻、温肺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腹泻、腹痛,以及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等症,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祛痰作用。
4. 野良姜
野良姜是泰姜在野生状态下的别名。与人工栽培的泰姜相比,野良姜的根茎较小,辛温之性更强。野良姜的药性与高良姜相近,但更侧重于温中散寒、化痰止咳。常用于治疗寒湿内阻引起的呕吐、腹泻、腹痛,以及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
5. 白良姜
白良姜是泰姜在云南地区的别名。与普通泰姜相比,白良姜的根茎外皮呈白色,药性辛温偏凉。白良姜的药性与高良姜相似,但散热解毒之性更强。常用于治疗湿热内阻引起的呕吐、腹泻、腹痛,以及热咳、痰多等症。
6. 红良姜
红良姜是泰姜在广西和湖南地区的别名。与普通泰姜相比,红良姜的根茎外皮呈淡红色,药性辛温偏热。红良姜的药性与高良姜相似,但温阳散寒之性更强。常用于治疗寒凝气滞引起的呕吐、腹泻、腹痛,以及寒咳、痰多等症。
2024-12-06
上一篇:中药肤皮别称大全
下一篇:生艳:中药界隐秘的驻颜妙方

苦瓜的药用价值及功效:降血糖、清热解暑全解析
https://h5cards.com/zhongyaozuoyong/91139.html

中药材中的“石”:种类、功效与应用详解
https://h5cards.com/zhongyaozuoyong/91138.html

麻雀粪便的药用价值及现代研究
https://h5cards.com/zhongyaozuoyong/91137.html

丰胸中药材大全及功效辨析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91136.html

猪肉汤的药膳功效及中医应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zuoyong/91135.html
热门文章

中药别名“砂”一览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35700.html

火苗草的别名与药用价值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3277.html

香砂别名,功效及用法大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650.html

木豆:中医常用别名大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3134.html

中药牛大力别名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