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川横的别名56


川横,又名蜀椒、川大黄、天雄、七叶一枝花、羊角七、九节菖蒲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毛茛科川乌属。其根茎呈圆柱形或扁圆形,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横向皱纹。

川横分布于中国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3000米的潮湿林下或草地上。其药用价值较高,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麻木瘫痪等症。

川横的形态特征

川横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一般为30-80厘米。根茎呈圆柱形或扁圆形,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横向皱纹,质地坚硬而脆,断面为灰白色。叶片掌状复生,有5-9小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或羽状深裂,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

花序为复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黄绿色或淡紫色;花瓣5,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锐尖;雄蕊多数,花丝长,花药黄色或淡紫色;雌蕊1,心皮1,子房上位,柱头2-3裂。

果实为瘦果,倒卵形或椭圆形,表面灰褐色或淡褐色,有纵纹。种子卵形或椭圆形,扁平,表面黑色或褐色,有光泽。

川横的生长习性

川横喜阴凉湿润的环境,耐寒性强,不耐高温。一般生长于海拔1500-3000米的潮湿林下或草地上。其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更好。

川横的生长周期一般为3-4年。种子萌发后,第一年主要是营养生长,第二年开始抽薹开花,第三年进入盛花期,第四年开始结实。川横的繁殖方式以种子繁殖为主,也可进行分株繁殖。

川横的药用价值

川横入药部分为其根茎,中医认为其味辛,性温,有毒;归肝、肾经。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消肿止痛、通络止痹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麻木瘫痪、腰膝酸软、月经不调等症。

川横的毒性较大,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医嘱,孕妇禁用。在使用川横治疗疾病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川横宜外用,不宜内服。内服易中毒,轻则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则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 川横不宜久服。久服易伤肝肾,导致肝肾功能受损。
* 川横与乌头、附子等有毒中药不宜同用。同用易中毒,危及生命。

2024-12-06


上一篇:梨吃中药时的别名

下一篇:丑果的别名及药用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