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材的别名大全及药性功效详解245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中药材积累了丰富的别名,这些别名往往与药物的形态、产地、功效、传说故事等密切相关,增加了学习和应用的趣味性与难度。对于初学者而言,了解常用中药材的别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也便于查阅资料和进行临床应用。本文将对一些常用中药材的别名进行整理和介绍,并简要说明其药性功效,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 人参 (Panax ginseng .)

人参是著名的补益药材,素有“百草之王”的美誉。其别名众多,例如:人衔、地精、神草、黄参、棒槌、人参果、紫人参等。“人衔”源于传说中人参的形状像人;“地精”指人参生长在地下,如同精灵一般;“神草”则体现了人参的神奇功效;“黄参”指的是人参的某些品种或生长阶段;“棒槌”形象地描述了人参的形状;“人参果”则指人参的果实;“紫人参”指的是颜色偏紫的人参品种。

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脾虚食少、肺虚咳嗽、津伤口渴等症。

二、 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黄芪是补气要药,其别名有:绵芪、黄耆、王孙、百芪、独活等。“绵芪”形容其质地柔软;“黄耆”与“黄芪”同音,是古籍中常用的写法;“王孙”则可能与黄芪的尊贵地位有关;“百芪”体现了黄芪的众多功效;“独活”则是一个容易混淆的别名,需注意区分与同名药材独活。

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表虚自汗、痈疽疮疡等症。

三、 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当归是妇科要药,其别名有:秦归、西当归、干归、当归身、女归等。“秦归”指产于陕西秦地的当归;“西当归”与“秦归”含义相近;“干归”指晒干的当归;“当归身”指当归的根茎部分;“女归”则突出了当归对女性的益处。

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肠燥便秘等症。

四、 白术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白术是健脾燥湿要药,其别名有:于术、淅术、猪苓、山蓟等。“于术”和“淅术”与白术的产地有关;“猪苓”则是一个容易混淆的别名,需注意区分与同名药材猪苓;“山蓟”可能与其形态或生长环境有关。

白术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泄泻、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

五、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ex DC.)

甘草是药中之王,具有调和诸药的功效,其别名有:国老、甜草、甜根、炙草、蜜草等。“国老”体现了甘草的地位;“甜草”、“甜根”形容其味道;“炙草”指炮制后的甘草;“蜜草”则指用蜂蜜炮制后的甘草。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以上只是一些常用中药材别名的示例,还有许多中药材也拥有丰富的别名。 学习和记忆这些别名,需要结合实际应用,多查阅资料,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药知识。 记住,在使用中药材时,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

2025-04-17


上一篇:中药小茴香:功效、别名及药用价值全解析

下一篇:苏叶、附子别名及功效详解:探秘传统中药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