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中药别名及其含义247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显着,应用广泛。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总结出许多中药的别名,这些别名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反映了中药的某些特性或功效。

1. 依功效命名
当归:别名“补血草”、“女参”,因其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
人参:别名“百草之王”、“人申”,因其具有补气强身的功效,堪称百草之首。
黄芪:别名“补气王”、“长寿丹”,因其具有补气益卫的功效,可延年益寿。

2. 依形状命名
枸杞子:别名“明眼草”、“火棘”,因其形状似枸杞而得名。
茯苓:别名“云茯苓”、“土茯苓”,因其形状似云气而得名。
莲子:别名“并蒂莲”、“菡萏”,因其形状似并蒂莲而得名。

3. 依颜色命名
红花:别名“藏红花”、“ saffron”,因其颜色鲜红而得名。
黄连:别名“金线莲”、“地榆”,因其颜色黄而得名。
白术:别名“茯苓皮”、“扁豆”,因其颜色白而得名。

4. 依产地命名
丹参:别名“赤芍药”、“川丹参”,因产于四川而得名。
党参:别名“北参”、“山西党参”,因产于山西而得名。
川芎:别名“羌活”、“缺勺草”,因产于四川而得名。

5. 依药性命名
补骨脂:别名“牛膝”、“力士”,因其有补肾壮骨的功效而得名。
破故纸:别名“牛蒡子”、“大力士”,因其有通便化瘀的功效而得名。
通草:别名“草壳”、“芦荟”,因其有清热利尿的功效而得名。

6. 依产季命名
夏枯草:别名“败酱草”、“旱伞草”,因其在夏季枯萎而得名。
冬虫夏草:别名“虫草”、“地虫”,因其在夏季是虫,冬季是草而得名。
麦冬:别名“麦门冬”、“玉竹”,因其在冬天开花结果而得名。

7. 依用途命名
香附子:别名“木香”、“川香附”,因可作香料而得名。
乌梅:别名“酸梅”、“黑李”,因可作调味品而得名。
罗布麻:别名“麻黄草”、“茎麻黄”,因可制作麻线而得名。

8. 依传说命名
半夏:别名“半睡仙”、“关公刀”,因传说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曹操赠予半夏道长治病而得名。
地黄:别名“九节菖蒲”、“地龙”,因传说地黄吃了九节草变化而成而得名。
当归:别名“望归草”、“团圆草”,因传说汉朝大臣苏武出使匈奴,妻子不离不弃,后来有人送去当归让苏武带回家,后苏武终于归来而得名。

中药别名的丰富多彩,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在使用中药时,了解其别名及其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药,发挥其独特的疗效。

2024-12-07


上一篇:揭秘中药的别名,探索传统医学的奥秘

下一篇:中药的别名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