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别名大揭秘25


急性子,又名灯台草、牛耳珠、地不容、血香草、紫云英,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的中草药。由于其性急行泻的特点,故有“急性子”之称。

一、灯台草

急性子的别名“灯台草”,源于其花序形似灯台。其花梗细长,顶端着生簇状花序,由数十朵小花组成,宛若一个倒置的灯台,故而得名。

二、牛耳珠

“牛耳珠”之名,缘于急性子的叶片形状。其叶片宽大,边缘呈锯齿状,形似牛耳,因此得此别名。此外,急性子叶片叶脉清晰,质地坚韧,似牛耳般强健。

三、地不容

急性子为何被称为“地不容”?这与它的生长习性有关。急性子喜生于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中,生长迅速,根系发达。当它扎根于某个区域时,会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因此有“地不容”之称。

四、血香草

急性子别名“血香草”,反映了其药用价值。急性子性温味辛,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功效。当人们因跌打损伤或痛经等原因出现瘀血疼痛时,常会使用急性子来缓解症状。

五、紫云英

akut紫云英,是指急性子的花朵。急性子花朵呈紫红色,在春季盛开时,漫山遍野一片紫云,十分壮观。因此,人们将其花朵称为“紫云英”,以彰显其美丽而壮阔的景象。

六、急性子的其他别名

除了上述别名外,急性子还有许多其他别名,如:地马、牛耳竹、金钱草、杠乌梅、马舌草、大青紫、地不留、六道草、耳壳子等。这些别名均源于其形态、药性或生长习性,反映了人们对急性子的深入了解。

七、急性子的药用价值

急性子是一味重要的中草药,主要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常用于治疗瘀血肿痛、跌打损伤、痛经、风湿痹痛等症。此外,急性子还有消积导滞、利尿通淋的功效。

八、急性子的禁忌

急性子性温味辛,孕妇、阴虚血热者不宜服用。另外,急性子与其他活血化瘀的中药同用时,应仔细斟酌,避免药性过猛,造成出血或其他不良反应。

九、急性子的采收与制作

急性子一般在夏季花果期采收。采收后,将鲜草晒干或烘干,即可入药。急性子的药用部位为全草,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功效。

十、急性子的使用方式

急性子可内服或外用。内服时,可将干草煎煮或研末入丸服。外用时,可将鲜草捣烂外敷患处,或煎汤熏洗。

2024-12-08


上一篇:中药急性子的另类称呼与功效

下一篇:炎炎夏日,药香满园:六月别名中药大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