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类中药别名大全及药性功效详解395


金石类中药,指的是来源于矿物、岩石等非生物界的药物。它们历来被中医药学所重视,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在治疗各种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金石类中药的名称往往繁杂,同一药物可能拥有多个别名,这给学习和使用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将对部分常用金石类中药的别名进行整理和解读,并简述其药性功效,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部分特殊的药物。

一、雄黄

雄黄,是硫化砷的天然矿物,其主要成分为As2S2。别名众多,包括石黄、黄石、戎黄、鸡冠石、黄精、黄金石、辰砂黄、雌黄等。其中,“雌黄”虽然与雄黄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另一种矿物,主要成分为三硫化二砷(As2S3),两者药性功效有所区别,不可混淆。雄黄味辛,性温,有毒,具有杀虫、解毒、燥湿、祛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痈疽肿毒、皮肤湿疹、疥癣等疾病。但由于其毒性,使用需谨慎,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二、朱砂

朱砂,是硫化汞(HgS)的天然矿物,其鲜红色泽古已有之。别名有辰砂、丹砂、赤丹、汞沙、红石等。朱砂味甘、辛,性平,有毒,具有镇惊安神、清热解毒、明目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心烦失眠、惊悸癫痫、疮疡肿痛等疾病。同样,由于其毒性,必须严格控制用量,切勿自行服用。

三、滑石

滑石,是一种含水硅酸镁的矿物,质地柔软,具有滑腻感。别名有活石粉、番滑石、陶石、白石脂、光明砂、礜石等。“白石脂”与滑石药性相近,有时会被混用。滑石味甘、淡,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止痒敛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淋、石淋、疮疡湿疹、痱子等疾病。外用时可直接研末敷于患处,内服时需遵医嘱。

四、石膏

石膏,是一种含水硫酸钙的矿物,中医药学上主要使用生石膏和煅石膏两种炮制方法制成的药材。别名有寒石膏、蒙山石膏、生石膏、煅石膏、硬石膏、白膏等。生石膏味辛、苦,性寒,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阳明热盛、高热烦渴、肺热咳嗽、痈疽肿痛等疾病。煅石膏则味甘、涩,性平,具有收敛止汗、生肌敛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阴虚盗汗、汗出不止、溃疡久不愈合等疾病。

五、磁石

磁石,是一种具有磁性的铁矿石,其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Fe3O4)。别名有慈石、玄石、吸铁石、黑磁石等。磁石味甘、咸,性温,具有镇惊安神、补肾壮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虚劳赢瘦、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等疾病。需要注意的是,磁石的疗效与其磁性强弱有关,选择药材时应注意其磁性。

六、龙骨

龙骨,是古代动物的骨骼化石,主要成分为磷酸钙。别名有白龙骨、龙齿、骨碎补等。“骨碎补”虽然也含有“骨”字,但指的是一种蕨类植物,不可混淆。龙骨味甘、咸,性平,具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惊悸失眠、遗精滑泄、盗汗等疾病。

七、牡蛎

牡蛎,即牡蛎壳,是一种贝类动物的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别名有蛎蛤、蚝、海蛎壳、牡蛎灰等。牡蛎味咸,性寒,具有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妇女崩漏、带下等疾病。

结语:

以上仅列举部分常用金石类中药及其别名,还有很多其他金石类中药也拥有各自的别名。学习和使用金石类中药,必须重视其别名,避免因名称混淆而导致用药错误。同时,由于金石类中药大多具有毒性或特殊功效,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加深对金石类中药的了解。

2025-05-04


上一篇:白薇根的别名及药用价值深度解析

下一篇:揭秘中药材的“隐藏身份”:详解中药别名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