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虫类中药材大全:别名、药性及功效深度解析56


地下虫,顾名思义,指生活在地下土壤或洞穴中的昆虫类动物。许多这类昆虫经过炮制后,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成为中医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常具有独特的药性,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然而,由于种类繁多,名称复杂,许多地下虫类中药材拥有不同的别名,这给学习和应用带来了不便。本文将深入探讨部分常用的地下虫类中药材,并详细列举它们的别名、药性以及功效,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些珍贵的药材。

一、地鳖虫

地鳖虫,学名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是蜚蠊目地鳖科昆虫。它也是中药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地下虫之一。其别名众多,例如:土鳖虫、蠐螬、地鳖、地乌龟、土元、簸箕虫等等。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人群,对地鳖虫的称呼可能存在差异。 地鳖虫性味咸、寒,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消肿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闭经、产后瘀血腹痛等症。需要注意的是,地鳖虫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二、全蝎

全蝎,学名Buthus martensii Karsch,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全体。其别名也很多,例如:蝎子、虵蝎、蝎、全虫等等。全蝎性味辛、温,具有息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常用作治疗小儿惊风、抽搐痉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疮疡肿毒等疾病。因其性温,阴虚火旺者应谨慎使用。

三、蜈蚣

蜈蚣,并非全部种类都入药,常用药材多为少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其别名有:吴公、天龙、百足、千足虫等等。蜈蚣性味辛、温,有毒。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破伤风、疮疡肿毒等疾病。由于蜈蚣有毒,使用时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服用。

四、蝼蛄

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昆虫,有多种,药用以中华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为主。其别名有:蟪蛄、土狗、拉拉蛄、天蝼等等。蝼蛄性味咸、寒,具有利尿消肿、解毒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痈肿疮毒等疾病。

五、僵蚕

僵蚕,为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后死亡干燥的虫体。其别名有:僵虫、天蚕、蛴螬等。僵蚕性味辛、甘,微寒,具有疏散风热、祛风止痉、化痰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小儿惊风、目赤肿痛等疾病。

六、斑蝥

斑蝥,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芫菁(Mylabris phalerata)或其他同属近缘种的干燥全体。其别名有:芫青、龙眼、花斑毛虫等。斑蝥性味辛、热,有大毒。具有破血消癥、攻毒蚀疮的功效。因其毒性较大,临床应用需谨慎,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使用。

七、其他地下虫类中药材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地下虫类中药材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种类也具有药用价值,例如:地龙(蚯蚓)、土元(一种类似地鳖虫的昆虫)等。这些药材也各自拥有不同的别名,功效也各不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地下虫类中药材的种类繁多,药性各异,使用时务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总结

本文仅对部分常见的地下虫类中药材及其别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更详细的药性、功效、用法用量等信息,读者需要参考相关的专业书籍和咨询专业医师。 在使用任何中药材之前,都应认真了解其药性、禁忌症等信息,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切记,中药虽好,也需谨慎使用。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关于地下虫类中药材的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宝贵的资源。

2025-05-04


上一篇:鱼香中药材大全:功效、别名及药用价值深度解析

下一篇:白薇根的别名及药用价值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