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摄中药别名大全及辨识382
正摄,在中药学中并非一个独立的药材名称,而是一个药材属性的描述,指的是具有收敛止血、固涩止泻作用的药物。许多中药材都具有正摄功效,而这些药材往往拥有多个别名,增加了学习和应用的难度。本文将对具有正摄功效的中药材及其常见的别名进行梳理和辨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中药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正摄”的含义。中医理论认为,人体脏腑功能正常运行依赖于气血的充盈和协调。而正摄药材则通过收敛、固涩等作用,来治疗因气血亏虚或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诸如出血、泄泻等病症。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敛止血,减少血液外渗;二是固涩止泻,减少肠道水分丢失;三是提升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从而辅助治疗相关疾病。
接下来,我们将列举一些具有正摄功效的常用中药材及其别名,并简要说明其区别:
1. 黄连: 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也具有很好的收敛作用,尤其对肠炎、痢疾等肠道感染引起的泄泻疗效显著。其别名众多,如:川连、味连、雅连、黄连根、山黄连等,这些别名主要根据产地、品种或形态而有所不同。例如,川连特指产于四川的黄连,其品质较好;味连则强调其苦味显著。
2. 白术: 味甘、苦,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的功效。白术的收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脾胃虚弱引起的泄泻,以及气虚导致的汗出过多等方面。其别名有:于术、淅术、冬术、苍术(注意与苍术区分,虽然两者均有燥湿功效,但性味和主治有所不同)。其中“冬术”指在冬季采挖的白术,药性更好。
3. 芡实: 味甘、涩,性平,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的功效。芡实对脾肾两虚引起的泄泻、遗精等症疗效显著,其收敛作用较为温和。别名有:鸡头米、鸡头莲、刺莲子、肇实等,这些名称多与芡实的形态或生长环境有关。
4. 莲子: 味甘、涩,性平,具有养心安神、益肾固精、健脾止泻的功效。莲子的收敛作用体现在对心脾两虚引起的失眠、多梦,以及脾肾亏虚引起的泄泻等方面。其别名有:莲子心、水芝、芙渠、藕实等,其中莲子心味苦,性寒,功效偏于清心火。
5. 山药: 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肺、固肾益精的功效。山药的收敛作用较为平和,常用于脾胃虚弱、肾虚引起的泄泻、遗精等症。其别名有:薯蓣、淮山、山芋、薯药等,各地叫法不一。
6. 乌梅: 味酸、涩,性平,具有敛肺涩肠、生津止渴的功效。乌梅的收敛作用较强,常用于治疗久泻久痢、肺虚咳嗽等症。其别名有:梅子、酸梅、青梅、乌梅子等,这些名称多与其颜色和成熟度有关。
7. 五倍子: 味酸、涩,性温,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收敛生肌的功效。五倍子是重要的收敛止血药,其收敛作用非常显著。别名有:倍子、盐麸子、五倍子仁、棓子等,这些名称与其形态或来源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以上中药材都具有正摄功效,但其性味、归经及主治范围有所不同。 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此外,同一药材的不同别名,也可能指代略有不同的品种或炮制方法,因此在使用时应仔细辨别,避免误用。
最后,本文只是对具有正摄功效中药材及其别名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实际应用中还需参考更多专业文献和临床经验。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加深对正摄中药的理解。
2025-05-07

快速祛湿的中药方剂及调理方法
https://h5cards.com/zhongyaoqushi/69200.html

吃了祛湿中药后乏力?可能是这些原因!
https://h5cards.com/zhongyaoqushi/69199.html

喝祛湿中药没胃口?可能是这些原因!
https://h5cards.com/zhongyaoqushi/69198.html

中药护肝祛湿:功效、药材及搭配详解
https://h5cards.com/zhongyaoqushi/69197.html

地瓜的药用价值及现代研究:功效、作用与禁忌
https://h5cards.com/zhongyaogongxiao/69196.html
热门文章

中药别名“砂”一览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35700.html

火苗草的别名与药用价值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3277.html

香砂别名,功效及用法大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650.html

木豆:中医常用别名大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3134.html

中药牛大力别名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