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果药用价值及中药别名大全338


枇杷,因其果实形似琵琶乐器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不仅因其甘甜多汁的美味果肉,更因其显著的药用价值而备受推崇。在中医药学中,枇杷的果实、叶、根、核均可入药,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本文将重点探讨枇杷果的中药别名及其药用价值,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

枇杷果,作为中医药材,其药用历史悠久,在历代本草典籍中都有详细记载。《神农本草经》中便已收录枇杷,将其列为上品,可见其药用价值之高。由于地域差异和不同时期中医药理论的发展演变,枇杷果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医家手中,拥有众多别名。这些别名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枇杷果形态特征的观察,也体现了其不同药用功效的侧重。

枇杷果常见中药别名:

枇杷果的别名繁多,各地说法不一,以下列举一些较为常见的别名,并对其来源及含义进行简要解释:
芦橘:此名见于《尔雅》,可能与枇杷果的形状和颜色有关,芦字指其外形,橘字指其颜色。 “芦”指其树木高大,也指其果实的外形像芦苇的果实;“橘”指其果实的颜色,成熟时呈金黄色,与橘子颜色相近。
金丸:此名形象地描述了枇杷果成熟后金黄色、圆润饱满的外观,如同金色的圆球。
蜜丸:此名突出了枇杷果甘甜的口感,如同蜂蜜般甜美。
琵琶果:这是最通俗易懂的别名,直接点明了枇杷果因形似琵琶乐器而得名。
金果:与“金丸”意思相近,突出果实金黄色的特点。
榅桲(píng pó):虽然榅桲本身也是一种水果,但两者在某些药性上存在相似之处,因此有时也用此名指代枇杷。
糖梨:这个别名可能源于某些地区对枇杷果甜度和口感的形容,如同糖渍的梨子一般。
黄皮:这个别名主要强调枇杷果皮的颜色。
木李:这个别名较为少见,可能与枇杷的生长环境或果实特征相关,具体含义需要进一步考证。
佛手柑(部分地区):虽然佛手柑与枇杷并非同一种植物,但在某些地区,由于方言习惯或形态上的某些相似之处,也可能用此名指代枇杷,但这并非普遍用法,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并非所有枇杷果的别名,一些地方性的、口语化的称呼可能未被收录。此外,不同地区对同一种植物的称呼可能存在差异,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枇杷果的药用价值:

枇杷果味甘酸,性平,归肺、胃经。其主要药用功效如下:
润肺止咳:枇杷果富含水分和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尤其对燥热咳嗽、干咳少痰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化痰止呕:枇杷果对痰多、呕吐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恶心呕吐等症。
养胃和中:枇杷果具有养胃和中的功效,对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补充营养:枇杷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具有补充营养、增强体质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枇杷果具有诸多药用价值,但其药性平和,不宜过量食用。体质虚寒者应谨慎食用,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而言之,枇杷果作为一种兼具美味与药用价值的水果,其丰富的别名反映了人们对其长期以来的认识和利用。 了解枇杷果的药用价值及其各种别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药的应用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

2025-05-10


上一篇:金蜗:中药别名及药用价值深度解析

下一篇:明凡中药:你不知道的别名与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