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肉桂的百变身份:揭秘其别名背后的故事348


在中医药领域里,肉桂可谓一味历史悠久、用途广泛的药材。它性温味辛甘,归脾、肾、心经,具有温补脾肾、活血通络、散寒止痛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胃虚寒、阳痿宫冷、风寒痹痛等症。

然而,除了我们熟知的"肉桂"这一名称外,肉桂还有着众多的别名,这些别名既反映了肉桂的不同产地和品种,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桂枝


桂枝是肉桂的嫩枝。宋代名医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记载:"桂枝,肉桂小细者也。"桂枝性温味辛,药性较肉桂平和,常用于治疗风寒表证、经闭腹痛等症。

桂心


桂心是肉桂树皮的中心部分。宋代名医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记载:"桂心,肉桂皮中也。"桂心性温味辛甘,比肉桂更温热,常用温补脾肾、散寒止痛。

桂皮


桂皮是肉桂树的树皮。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记载:"桂皮,肉桂树皮也。"桂皮性温味辛甘,药性介于桂枝和桂心之间,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

官桂


官桂是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的上等肉桂。宋代名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记载:"官桂出广西、广东、交州诸山,味甘辛,皮厚色浅,肉心白,气香。"官桂质地优良,药性纯正,是肉桂中的上品。

川桂


川桂是产于四川、重庆等地的肉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川桂出川蜀,其节粗壮,皮厚色深。"川桂性温味辛辣,比官桂药性更辛烈,常用于治疗风寒痹痛、阳痿宫冷。

土桂


土桂是产于江西、湖南等地的肉桂。其品质不及官桂和川桂,性温味辛,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

玉桂


玉桂是肉桂中的上品,色泽白皙,气味清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玉桂出两广、交趾,皮光滑,色青而带黄。"玉桂性温味辛甘,药性平和,常用于调经止痛、温补脾肾。

小桂


小桂是产于云南等地的肉桂,其树形较小,皮较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小桂出云南,皮淡薄而色黄。"小桂性温味辛,药性较弱,常用于治疗风寒表证、脾胃虚寒。

鬼臼


鬼臼是肉桂树的别名。陆佃在《埤雅》中记载:"肉桂,一名鬼臼。"鬼臼一词形象地描述了肉桂树粗壮的树干和浓密的枝叶,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以上便是肉桂的常见别名。这些别名不仅体现了肉桂的不同产地和品种,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医薬的博大精深。

2024-12-09


上一篇:中药芜荑的别名

下一篇:药香千载 传奇别名识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