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中药及它们的别名大全:功效、辨识与药用价值34


七子,并非指某一种单一中药,而是指七种具有滋补功效,且常用在同一类方剂中的七种中药材的总称。它们分别是: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桑螵蛸、益智仁。这七味中药材因其共同的补益作用,常被合用或单用,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尤其在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等方面功效显著。 然而,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辨识方法,并且在不同的地区或医籍中可能拥有不同的别名,给初学者带来一定的学习难度。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七种中药的别名,并简述其功效与药用价值,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珍贵的药材。

一、枸杞子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其别名众多,常见的有:枸杞、枸杞实、甜菜子、红杞子、西枸杞、地骨子、枸杞 ягоды(俄语)。其中“地骨子”这一别名,与枸杞的药用根茎有关,因为其根茎也具有药用价值。“西枸杞”则指产自西方地区的枸杞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名字相近,但枸杞子与宁夏枸杞并非完全相同,宁夏枸杞只是枸杞的一个著名产地,品质较佳。

二、女贞子

女贞子,味甘、苦,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乌发明目的功效。其别名也有不少,如:女贞实、冬青子、蜡树子、鼠梓子、黑杞子。这些别名多与女贞子的形态特征或生长环境有关,“冬青子”指其常绿特性,“蜡树子”则指其果实表面具有蜡质光泽。

三、菟丝子

菟丝子,味甘、辛,性平。归肾、肝经。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功效。别名有:吐丝子、无娘藤、豆寄生、金线藤、缠龙、萝丝子等。这些别名大多形象地描述了菟丝子的生长形态,它像一条丝线一样缠绕在其他植物上生长,因此有了“吐丝子”、“缠龙”等别名。“无娘藤”则描述了它没有根茎,依靠寄生的特性。

四、五味子

五味子,味酸、甘、辛、苦、咸,五味俱全,故名五味子。性温。归肺、肾、心经。具有收敛肺气,滋补肝肾,宁心安神的功效。其别名有:北五味子、山花椒、五梅子、玄参子等。不同产地或品种的五味子可能在名称上略有区别,例如“北五味子”强调其产地。

五、覆盆子

覆盆子,味甘、酸,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益精,缩尿止泻的功效。其别名有:覆盆、悬钩子、树莓、三月泡、乌藨子等。“三月泡”指的是其成熟季节在春季三月,“乌藨子”则描述了其果实的颜色。

六、桑螵蛸

桑螵蛸,味甘、咸,性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固精,缩尿止遗的功效。其别名有:螵蛸、桑上寄生、螳螂子、螵蛸虫、赖葡萄等。“螳螂子”指的是其来源为螳螂卵鞘,这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描述。

七、益智仁

益智仁,味辛、苦,性温。归脾、肾经。具有温脾暖肾,益智宁神的功效。其别名有:益智子、益智、芰实、救心仁等。“益智子”与“益智”指的是同一种药材的不同叫法。 “救心仁”则可能是因为它具有某些益心的作用而得名。

总结:七子中药材因其功效显著、应用广泛,备受中医药界的重视。 了解它们的别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些药材,更能帮助我们在查阅古籍或与不同地区的中医交流时减少误解。 然而,需注意的是,中药材的应用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服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希望本文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加深对七子中药的了解。

2025-05-25


上一篇:鬼目的中药别名及药用价值深度解读

下一篇:炭地中药别名大全及辨识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