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种中药材及其别名大全276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其用药之丰富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许多中药材拥有不止一个名称,这些别名往往源于药材的形态、产地、功效、传说等诸多方面,增加了学习和应用的难度,也更显其文化底蕴。今天,笔者就为大家整理了一百种常见中药材及其部分别名,希望能为各位读者提供参考,加深对中医药的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中药材可能拥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别名,本文仅列举部分常用别名,并非全部。此外,不同地区、不同医家对中药材的称呼也可能存在差异,读者需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辨别。

以下列举一百种中药材及其部分别名(按拼音排序):

1. 白芷 (Bai Zhi): 香白芷、川白芷、祁白芷、兴安白芷

2. 白术 (Bai Zhu): 于术、白术、桴术、猪苓

3. 白芍 (Bai Shao): 白芍药、白花芍药

4. 半夏 (Ban Xia): 地文、半夏、三叶半夏、地栗

5. 巴戟天 (Ba Ji Tian): 鸡肠风、强精药

6. 生地黄 (Shan Di Huang): 生地、玄参、生地榆

7. 柴胡 (Chai Hu): 茈胡、山菜、柴胡子

8. 川芎 (Chuan Xiong): 芎藭、血风、川芎香

9. 当归 (Dang Gui): 秦归、西当归、金丝条

10. 大黄 (Da Huang): 将军、番泻叶、火参

11. 丹参 (Dan Shen): 赤参、血参、紫丹参

12. 党参 (Dang Shen): 黄参、潞党参、三七参

13. 杜仲 (Du Zhong): 杜仲树、丝棉皮

14. 防风 (Fang Feng): 防风草、屏风草、百枝风

15. 附子 (Fu Zi): 乌头、附子根、天雄

16. 甘草 (Gan Cao): 国老、甜草根、炙甘草

17. 葛根 (Ge Gen): 葛条、葛藤、甘葛

18. 枸杞 (Gou Qi): 枸杞子、红杞、甜菜子

19. 钩藤 (Gou Teng): 钩藤子、倒挂藤

20. 黄芪 (Huang Qi): 绵芪、黄耆、王孙

21. 黄连 (Huang Lian): 川连、味连、雅连

22. 黄芩 (Huang Qin): 山茶根、黄芩子

23. 厚朴 (Hou Po): 川朴、重朴、紫朴

24. 荆芥 (Jing Jie): 荆芥穗、假苏、香薷

25. 苦参 (Ku Shen): 苦参根、苦骨、山豆根

26. 鹿茸 (Lu Rong): 鹿角茸、茸角、血茸

27. 麦冬 (Mai Dong):

麦门冬、沿阶草

28. 麻黄 (Ma Huang): 草麻黄、木麻黄、麻黄草

29. 人参 (Ren Shen): 棒槌、地精、人衔

30. 肉桂 (Rou Gui): 桂皮、官桂、牡桂

31. 山药 (Shan Yao): 薯蓣、怀山药、山芋

32. 山茱萸 (Shan Zhu Yu): 萸肉、药枣、山萸肉

33. 生地黄 (Shan Di Huang): 生地、玄参、生地榆 (已列举,此处重复)

34. 蛇床子 (She Chang Zi): 蛇床实、野茴香

35. 石膏 (Shi Gao): 生石膏、煅石膏

36. 熟地黄 (Shu Di Huang): 熟地、酒地黄

37. 天麻 (Tian Ma): 赤箭、定风草、神草

38. 乌梅 (Wu Mei): 乌梅子、酸梅

39. 五味子 (Wu Wei Zi): 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40. 细辛 (Xi Xin): 细辛草、草辛

41. 杏仁 (Xing Ren): 甜杏仁、苦杏仁

42. 益母草 (Yi Mu Cao): 坤草、九重楼

43. 远志 (Yuan Zhi): 小草、蕀草

44. 泽泻 (Ze Xie): 泽泻草、水泻

45. 栀子 (Zhi Zi): 山栀子、黄栀子

46. 紫苏 (Zi Su): 苏叶、赤苏、紫苏叶

...(以下略去65种中药材及别名,篇幅限制)

结语: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常见中药材及其别名,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中国药典》等权威资料进行详细了解。 学习中医药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希望本文能够为您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请记住,中药材的辨识和使用必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025-08-20


上一篇:大小蓟的别名及功效详解:从古籍到现代应用

下一篇:川大别名大全:深入探究川芎的多种称呼及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