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常见中药及其别名详解18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养生知识博主!今天咱们来聊聊中药,特别是十种常见中药的别名。中药材种类繁多,同一种药材常常拥有多个别名,这常常给初学者带来困扰。了解这些别名,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籍医案,还能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因名称不同而造成的误用。以下列举十种常见的中药,并详细介绍它们的别名及来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使用中药。

1. 人参 (Panax ginseng .)

人参,作为补气之王,其别名众多,例如:人衔、地精、黄参、神草、百草之王、人参果、棒槌、血参、土精等等。这些别名有的来源于其形态特征,例如“棒槌”形象地描述了人参的根茎形状;有的来源于其药性功效,例如“百草之王”体现了人参在中药材中的地位;有的则源于古代传说和民间说法,例如“地精”赋予了人参神秘色彩。了解这些别名,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古人对人参的认知和敬畏。

2. 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其别名也比较多,如:绵芪、黄耆、王孙、百芪、独活、桂芪、北芪等。“绵芪”指其根茎柔软如绵;“北芪”则指产地多在北方。“独活”虽然也作药名,但此处指其药效突出,独具功效之意。

3. 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当归,被称为“血中圣药”,其别名有:秦归、西当归、云归、当归身、干归、川当归等。“秦归”指产自陕西等秦地;“西当归”则与产地有关,与产自四川的川当归相对;“当归身”指的是当归的根茎部分。

4. 白术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白术,健脾益胃,燥湿利水,别名有:于术、淅术、山蓟、桴蓟、白术根、天术等。“于术”和“淅术”都与白术的产地或种植方式相关。“山蓟”则可能是对其外形的描述,白术在生长过程中,叶子会有一些类似蓟草的形状。

5.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甘草,药性平和,具有调和诸药的功效,别名有:国老、甜草、甜根、炙草、蜜草、和中等等。“国老”体现了甘草在中药中的地位,如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炙草”指的是经过炮制后的甘草;“和中”则点明了其调和脏腑的作用。

6. 陈皮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别名有:广陈皮、橘皮、橙皮、贵老、黄橘皮等。“广陈皮”指的是产自广东的陈皮,品质最佳;“橘皮”和“橙皮”则指其来源果实。

7. 生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DC.)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别名有:生地、鲜生地、生地榆、九真、玄参等。“鲜生地”指未经炮制的生地黄;“九真”和“玄参”虽然也作药名,但部分古籍中也曾作生地黄的别名使用。

8. 熟地黄 (炮制后的生地黄)

熟地黄,补血滋阴,别名有:酒熟地、蒸熟地、熟地黄炭等,这些名称主要体现了熟地黄的不同炮制方法。

9. 防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

防风,祛风解表,别名有:屏风、防风草、怀风、百枝风等。“屏风”可能与防风能抵御外邪,如同屏风般守护人体有关。

10. 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别名有:芎藭、芎、川芎头、血芎、山芎等。“川芎”点明了其产地为四川;“芎藭”为古称;“芎”为简化写法。

以上就是十种常见中药及其部分别名的介绍。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的别名繁多,本文仅列举部分常见别名,并非全部。在使用中药时,务必谨慎,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知识,提高中医药素养。 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2025-08-25


上一篇:地皮骨药材详解:别名、功效与应用

下一篇:软骨中药别名及功效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