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的秘密:揭开‘血付’等众多别名背后的传奇与功效167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中医药知识博主!今天,我们要来聊一味中药界的“多面手”,它有着众多充满故事的别名,其中就包括了一个听起来颇为神秘的称谓——“血付”。是的,你没听错,正是“血付”。不过,这还不是它最广为人知的名字。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探索它真正的身份,以及它为何能被誉为“止血活血第一药”!

提到“血付”,许多朋友可能觉得陌生,甚至会觉得这是一个有些怪异的名字。但如果我告诉你,这个“血付”的真身,就是那个在跌打损伤、内外出血时常常能派上大用场的“金不换”——三七,你是不是会恍然大悟呢?没错,“血付”正是中药三七(学名:Panax notoginseng)在某些地区或民间流传的一个别名。这个名字直白而形象地道出了三七在处理血液问题上的卓越功效,寓意着它在止血、付血(回血)、化瘀方面的强大作用,仿佛能够“偿还”失血,或者“付诸”血液以新生。今天,我们就以“中药血付别名”为引子,深入探索这味传奇药材——三七的奥秘。

一、千面万化:三七的那些别名与它们的由来

三七,这味产自我国西南部的珍贵药材,其别名之多,堪称中药界一绝。这些别名不仅反映了它的产地、形态、价值,更凝结了古人对它功效的深刻理解。除了我们今天的主角“血付”,还有许多同样富有深意的名字:

田七: 这是三七最广为人知、使用最普遍的别名之一。传说其最早发现于田间,或是种植在田间地头,因此得名。更具体的说法是,它因与“三七”谐音,且产于云南文山(旧称田州),故名“田七”。这也是许多人第一次接触三七时会听到的名字。

金不换: 这个名字是三七价值的最好体现。古人认为其疗效神奇,药用价值极高,即使是金子也难以换取,故有“金不换”之说。这不仅是对其止血活血、消肿定痛功效的赞誉,也是对其稀有和珍贵的肯定。

山漆: 这个名字则形象地描述了三七的另一个重要功效——续筋接骨。古时候,人们在治疗骨折、跌打损伤时,常将三七研末外敷,其粘合、修复作用就像漆一样,能够帮助骨骼和筋腱复原,故而得名“山漆”。

参三七、血参、人参三七: 这些别名则暗示了三七与人参同属五加科植物,并且在某些补益功效上与人参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在现代研究中,发现三七含有与人参相似的人参皂苷成分,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开化三七: 因历史上曾以云南文山州的开化府为主要集散地和产地而得名。与“田七”异曲同工,都强调了其地理渊源。

铁骨三七: 形容其质地坚硬如铁,这也是鉴别三七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这些丰富多彩的别名中,我们不难看出三七在中医药历史上的地位和古人对其功效的深刻认知。而“血付”这个名字,更是将三七“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独特功用,以最直接的方式烙印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二、止血活血双向调节:三七的核心药理机制

三七之所以能拥有“血付”、“金不换”这样的美誉,根本在于其独一无二的药理特性。在中医药理论中,三七被认为是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它最核心的功效,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止血化瘀,消肿定痛”。更令人称奇的是,它具备“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的双向调节作用,这在众多活血化瘀药中是极其罕见的。

1. 强大的止血作用


无论是内伤出血(如胃出血、鼻衄、咯血、便血等),还是外伤出血(如刀伤、跌打损伤引起的皮下出血),三七都有显著的止血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三七皂苷,能够缩短凝血时间,增加血小板数量,促进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

2. 卓越的活血化瘀作用


三七不仅能止血,还能活血化瘀,这正是其“血付”之名的另一层深意——“付”出淤血,让血液畅通。对于跌打损伤引起的瘀血肿痛、内科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等)引起的血瘀症状,三七都能发挥很好的治疗作用。它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这种“寓止于行,以行止瘀”的特性,使其在治疗各类血瘀证方面独树一帜。

3. 消肿定痛,续筋接骨


跌打损伤、骨折、扭伤等引起的局部肿胀和疼痛,是三七的经典适应症。其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瘀血和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从而减轻肿胀。同时,三七还具有镇痛作用,能有效缓解疼痛。在民间,三七粉被誉为“跌打圣药”,常用于外敷或内服治疗骨伤科疾病。

4. 补益强身,双向调节


除了止血和活血化瘀,三七在长期服用下,还有一定的补益作用。尤其是熟三七,能够补益气血。现代研究也发现,三七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这种攻补兼施、双向调节的特性,使得三七成为了一味不可多得的珍贵药材。

三、历史传承与现代应用:三七的广泛用途

三七的药用历史悠久,早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三七,止血散血,定痛。金疮跌扑,瘀血在内,止血住痛。”这短短几句,便高度概括了三七的核心功效。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更是将其推崇为“补血第一”,称其“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

进入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三七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三七不仅是中医药方剂中的常用药,更是许多现代中成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誉满全球的“云南白药”——三七正是其核心成分之一,也是其止血定痛、活血化瘀功效的基石。

如今,三七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心脑血管疾病: 针对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塞后遗症等,三七粉常被用于辅助治疗,以活血化瘀、改善循环。

跌打损伤: 无论是内服还是外敷,三七粉都是治疗各类外伤、骨折、扭伤、瘀血肿痛的首选。

出血性疾病: 各种内脏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女性月经过多等,在专业指导下使用三七,可有效止血。

美容养颜: 三七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轻色斑,使肤色红润,因此也被许多爱美人士用于内服或外敷。

日常保健: 长期适量服用三七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改善亚健康状态。

四、如何使用三七:生熟有别,用法讲究

三七的用法颇有讲究,生用和熟用,其功效侧重点有所不同:

生三七: 主要用于止血、化瘀、消肿止痛。常将三七研磨成粉后,直接用温开水冲服,或根据病情需要外敷。生三七粉一般以3-5克为常用量,每日2-3次。

熟三七: 主要是将其加工烹煮后使用,侧重于补血养血、强身健体。例如,三七炖鸡、三七炖排骨等。熟三七在补虚方面有独到之处,特别适合产后失血、久病体虚、贫血等症。一般用量略大,可在10-30克,随食材炖服。

无论生用还是熟用,三七的品质至关重要。以云南文山产的春三七为佳,其质地坚实、饱满,断面呈灰绿色或黄绿色,有菊花心纹路,味微苦回甜。

五、注意事项:并非人人皆宜

尽管三七功效卓著,但并非所有人都能随意使用。在使用三七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孕妇禁用: 三七活血化瘀的功效可能引起子宫收缩,有导致流产的风险,因此孕妇应严格禁用。

出血不止或凝血功能异常者慎用: 虽然三七有止血作用,但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出血性疾病,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其活血作用可能与西药相互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感冒发热期间不宜服用: 此时身体机能处于调节状态,服用三七可能影响感冒的恢复。

月经期间慎用: 活血作用可能导致经量增加或经期延长。

儿童、哺乳期妇女及体质虚寒者: 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辨证论治: 任何中药的使用都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病情来决定用法和用量。

总结来说,“血付”这个别名,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三七在处理血液问题上的神奇能力。从止血到活血化瘀,从消肿定痛到补益强身,三七以其独特的双向调节作用,赢得了“金不换”的美誉,成为了中医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了解它的多个别名,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味药材,更能体会到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智慧的深邃洞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大家对三七——这位“血付”真身,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2025-11-05


上一篇:王老吉凉茶:揭秘配方中药,探寻清热解毒的秘密

下一篇:揭秘朱砂:中药飞丹的别名、药用价值与安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