苣母中药别名大全及功效介绍125


苣母,又称母苣草、鬼针草、鬼针抱、千里光、败酱草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是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形似蒲公英,花色淡紫色或白色,果实呈刺球状,成熟后会粘附在衣物或动物皮毛上,故有“鬼针抱”之称。

苣母的别名

苣母的别名众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母苣草
鬼针草
鬼针抱
千里光
败酱草
大茶壶
小蓬絮
牛胡子
臭黄花
紫花菜
白花菜
野菊花
黄花地丁
地丁草

苣母的功效

苣母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尿通淋、活血化瘀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清热解毒:苣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毒壅盛引起的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等疾病。
消肿止痛:苣母含有丰富的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疮疡肿痛等疾病。
利尿通淋:苣母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尿路感染、膀胱炎等疾病。
活血化瘀:苣母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和叶绿素,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淤血阻络引起的胸胁疼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疾病。

苣母的使用方法

苣母可内服或外用,常用方法如下:

内服



煎服:取适量苣母,煎水内服,可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小便不利等疾病。
泡茶饮:取适量苣母,泡水饮用,可清热解毒、消肿止渴。

外用



捣烂外敷:取适量苣母捣烂,外敷患处,可治疗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疮疡肿痛等疾病。
洗浴:取适量苣母煎水,用于洗浴,可消肿止痒、清热解毒。

苣母的注意事项

孕妇、脾胃虚寒者忌服苣母;苣母与甘草不宜同用;服用苣母后,应多喝水,以防上火。

结语

苣母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尿通淋、活血化瘀等功效。它在民间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苣母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服用后应多喝水,以防上火。

2024-12-16


上一篇:响铃草:中医宝库中的芳香草药

下一篇:海马海龙的中药别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