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草的中药别名200
腹水草,又名猪苓,是一种在我国分布广泛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入药,具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腹胀、尿少等症。自古以来,腹水草便因其独特的中药功效而被广泛应用,并有不少的中药别名。
一、猪苓
猪苓是腹水草最常见的别名,也是其最早出现的名称。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猪苓"主水气,利小便,消痰癖,破结气,下气。"因此得名猪苓,意指其利尿消肿的功效。
二、土茯苓
土茯苓也是腹水草的别名,因其根部形似茯苓,且生长于土壤中而得名。土茯苓与茯苓同属真菌类,但药性有别。土茯苓偏于利尿消肿,而茯苓则更侧重于健脾益气。
三、豨莶
豨莶是腹水草的又一别名,源自其根部形似豨莶(猪母乳头)而得名。豨莶与猪苓在功效上有一定相似性,均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但豨莶的药性较强,常用于治疗顽固性水肿。
四、猪矢草
猪矢草是腹水草的俗称,因其根部大小、形状与猪粪相似而得名。猪矢草的药性与猪苓基本相同,但因其名称不雅,故在正式的中药文献中较少出现。
五、石苓
石苓是腹水草的别名,因其根部常附着在石块上生长而得名。石苓的药性与猪苓相似,但偏于清热解毒,常用于治疗湿热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六、地茯苓
地茯苓也是腹水草的别名,因其根部生长在地下而得名。地茯苓的药性与猪苓基本相同,但偏于补益气血,常用于治疗虚证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七、水茯苓
水茯苓是腹水草的别名,因其根部常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地带而得名。水茯苓的药性与猪苓相似,但偏于清热凉血,常用于治疗热证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八、山茯苓
山茯苓是腹水草的别名,因其根部常生长在山坡或山地而得名。山茯苓的药性与猪苓相似,但偏于健脾养胃,常用于治疗脾虚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九、金茯苓
金茯苓是腹水草的别名,因其根部呈金黄色而得名。金茯苓的药性与猪苓相似,但偏于补益元气,常用于治疗气虚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十、赤茯苓
赤茯苓是腹水草的别名,因其根部呈赤红色而得名。赤茯苓的药性与猪苓相似,但偏于清热利湿,常用于治疗湿热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综上所述,腹水草的中药别名众多,反映了其广泛的药用价值。这些别名既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腹水草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也揭示了其不同的药性偏向。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别名来进行治疗。
2024-11-30
上一篇:中药大力子的多种别名与功效

地地道道的中药别名:探寻药材背后的文化密码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65841.html

中药附子:名称、别名及药用价值深度解析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65840.html

大红袍、大红花、大红菌... 中药里那些“大红”的功效与作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zuoyong/65839.html

红卷中药别名大全及功效详解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65838.html

中药功效解读:警惕夸大宣传与理性认知
https://h5cards.com/zhongyaogongxiao/65837.html
热门文章

中药别名“砂”一览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35700.html

火苗草的别名与药用价值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3277.html

香砂别名,功效及用法大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650.html

木豆:中医常用别名大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3134.html

中药牛大力别名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