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别名大全:中药珍宝的别样风采331


中药太白,又名白术,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应用的中药材。其根茎富含淀粉、挥发油、皂苷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固表止汗等功效。在中医学中,太白常用于治疗脾虚腹泻、呕吐反胃、咳嗽痰多、自汗盗汗等症。由于其药用价值突出,太白历代皆受医家推崇,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别名,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其珍视和喜爱。

一、植物来源

太白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白术分布广泛,我国南北各地均有种植,尤其以安徽亳州、江苏苏州、山东莱阳等地所产最为著名。其根茎呈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或黄棕色,有纵向皱纹,质硬而脆,断面黄白色,具有香气和微苦味。

二、药性功效

太白性温、味甘、苦,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固表止汗等功效。其中:

1. 健脾益气:太白能健运脾胃,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吸收功能,适用于脾虚腹泻、呕吐反胃等症。

2. 燥湿化痰:太白能燥湿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咳嗽痰多、胸闷气短等症。

3. 固表止汗:太白能固表止汗,敛肺气,适用于自汗盗汗、体虚多汗等症。

三、太白别名

太白由于其功效显著,用途广泛,在民间积累了众多别名,既体现了其药用特点,又反映了人们对其文化的理解。现列举如下:

1. 白术:太白最常用的别名,得名于其根茎呈白色。

2. 茯苓:太白味甘性温,质地轻浮,与茯苓相似,故有此别名。

3. 山药:太白含淀粉丰富,食之粘稠如山药,故称山药。

4. 怀山:太白以安徽亳州所产最为正宗,故又称怀山。

5. 禹余粮:相传大禹治水时常食此药以充饥,故名禹余粮。

6. 仙薯:太白味甘香甜,有健脾益气之功,故称仙薯。

7. 土人参:太白能益气补虚,固表止汗,功用似人参,故称土人参。

8. 补骨脂:太白能温补脾肾,益精壮骨,故称补骨脂。

9. 参苓:太白能健脾益气,茯苓能利水渗湿,两者合用,故称参苓。

10. 四君子:太白、人参、白术、茯苓配伍使用,有健脾益气、补益元气的功效,合称四君子。

11. 六君子:太白、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配伍使用,有健脾益气、理气和中的功效,合称六君子。

12. 益气汤:太白、人参、白术、当归、黄芪配伍使用,有益气补虚、健脾止泻的功效,合称益气汤。

13. 平胃散:太白、砂仁、陈皮、茯苓配伍使用,有健脾和胃、燥湿化痰的功效,合称平胃散。

14. 二陈汤:太白、陈皮配伍使用,有燥湿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合称二陈汤。

15. 参苓白术散:太白、人参、茯苓配伍使用,有健脾益气、益智安神的功效,合称参苓白术散。

这些别名不仅反映了太白在中医药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了解这些别名,可以加深对太白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024-11-30


上一篇:中药肿节风别名大揭秘

下一篇:中药荆芥的别名及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