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泽下究竟是哪种植物?几种常见别名大揭秘47


在中药宝库中,泽下是一种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功效的常用药材。然而,泽下这个名字却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因为它并不是生长在水泽中的植物,而是陆生植物的一种。那么,真正的泽下究竟是哪种植物呢?它还有哪些别名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泽下的本名
中药泽下的本名为马鞭草科植物龙葵的干燥全草。龙葵是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株高一般在30-80厘米之间。茎直立或稍匍匐,多分枝,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皱缩。花小,白色或淡紫色,腋生或顶生。果实为浆果,成熟时呈黑色或紫色。
泽下的别名
由于泽下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黄疸、水肿、痢疾等疾病。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泽下其他功效的传说,因此泽下也获得了许多别名,其中最常见的别名有:
* 地骨皮:因泽下性味苦寒,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故又称地骨皮。
* 鸡骨皮:由于泽下干燥后的根部形状酷似鸡骨,故称为鸡骨皮。
* 天仙藤:泽下茎细长,匍匐蔓延,叶片翠绿,远看形如天上的仙藤,故有天仙藤之称。
* 苦丁草:泽下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因其味苦而称为苦丁草。
* 鬼灯草:泽下果实成熟时呈黑色或紫色,状如鬼灯,故又称鬼灯草。
* 乌骨藤:泽下根部呈黑色,状如藤蔓,故称为乌骨藤。
* 神农草:相传神农氏尝百草时误食泽下,中毒后用热水解毒,故称为神农草。
* 风流水:泽下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故有风流水之称。
泽下的药用价值
泽下味苦、性寒,归肝、胆、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清肝明目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疮疡肿毒、跌打损伤、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等疾病。
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泽下性寒,不宜久服或大量服用。孕妇、脾胃虚寒者慎用。服用泽下时应遵循医嘱,不可擅自用药。
总结
中药泽下即是龙葵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它还有许多别名,如地骨皮、鸡骨皮、天仙藤、苦丁草、鬼灯草、乌骨藤、神农草、风流水等。在使用泽下时,应注意其药性寒凉,不宜久服或大量服用,并应遵循医嘱,不可擅自用药。

2024-12-24


上一篇:香薷的别名:传承千年的中医瑰宝

下一篇:婆罗果,驱虫健胃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