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补阳壮骨剂中的别名之王——骨碎补337


中药材“报骨子”的别名可谓繁多,数量之巨令人咂舌。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就列出了“报骨子”的30多个别名,而到了现代,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众多别名中,最能体现“报骨子”功效的莫过于“骨碎补”这一名称。作为一味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中药,“报骨子”对于骨折、骨质疏松等骨科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据传,“骨碎补”之名最早出自清代名医吴仪洛。吴氏在治疗骨折时,发现“报骨子”具有良好的接骨续筋功效,于是将它命名为“骨碎补”。此名一经传出,便被广泛流传,成为“报骨子”最具代表性的别名之一。

除了“骨碎补”之外,“报骨子”的其它别名也各有寓意。例如,“断骨续”反映了其接骨续筋的功效;“透骨草”则说明其药效可以渗透骨髓;“石韦”是因为其叶片形状与石韦相似;“铁骨”形象地描绘了其坚硬的质地;“金不换”则表达了人们对其珍视程度。这些别名,无不体现了古人对“报骨子”药用价值的深刻认识。

具体而言,“报骨子”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皂苷、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其中,皂苷是“报骨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它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研究表明,皂苷可以促进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提高骨密度,从而达到补肾壮骨、强筋健体的效果。

中医临床上,“报骨子”常用于治疗骨折、骨质疏松、风湿骨痛等骨科疾病。它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内服时,常与其它补肾壮骨的中药配伍,如杜仲、续断、鹿茸等;外用时,可将“报骨子”研成粉末,敷于患处,以起到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报骨子”性温,服用过量或长期服用可能会引起上火、口干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报骨子”时,一定要遵医嘱,不可自行乱用。

2024-12-24


上一篇:山黄连的别名:黄连、金连花、土黄连

下一篇:最全中药枳草图片大全及别名 | 药用价值 | 注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