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别名大全,了解药材背后的小秘密325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药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味中药都有一个或多个别名,这些别名往往反映了中药的功效、形态、产地等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常山

别名:小射干、过江龙、一枝香、山土当归、土党参

功效:补肾益肺、止咳平喘、消肿止痛

形态:常山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宽大,花呈淡黄色。地下茎呈纺锤形,肉质肥厚,外皮为褐色。

二、丹参

别名:紫丹参、丹根、紫草、红花参

功效:活血化瘀、凉血消肿、清心除烦

形态: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对生,花为紫红色。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外皮为深红色或紫色。

三、当归

别名:川芎、血参、女参、唐归、秦归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形态: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羽状分裂。根呈圆锥形或纺锤形,外皮为红棕色或灰棕色。

四、白芍

别名:赤芍、白术、芍药、芍余、木丹皮

功效: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敛阴平抑

形态:白芍为芍药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掌状分裂。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外皮为浅黄色或淡褐色。

五、黄芪

别名:北芪、黄耆、补气之王、大力参

功效: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利尿消肿

形态: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羽状复叶。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外皮为淡黄色或黄棕色。

六、山药

别名:薯蓣、山芋、淮山、怀山、铁棍山药

功效:健脾益胃、补肾固精、益气生津

形态:山药为薯蓣科多年生藤本植物,茎细长,叶心形。块根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外皮为褐色或灰棕色。

七、茯苓

别名:伏苓、偏地黄、云苓、白茯苓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益肺、安神定志

形态:茯苓为木耳科多年生寄生菌,菌核呈块状或不规则形,外皮为灰白色或淡黄色。

八、灵芝

别名:仙草、瑞草、芝草、紫芝

功效:补气安神、益智延年、抗衰老

形态:灵芝为多孔菌科多年生木质真菌,菌盖呈伞状或肾形,外皮为紫红色或黑褐色。

九、人参

别名:人衔草、地精、神草

功效:大补元气、补虚固脱、益智宁神

形态: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掌状复叶。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外皮为黄白色或淡褐色。

十、枸杞子

别名:枸杞、杞子、地骨皮、血杞子

功效:滋补肝肾、明目强身、益精养血

形态:枸杞子为茄科多年生灌木,茎直立,叶椭圆形。果实呈椭圆形或圆形,外皮为红色或紫红色。了解中药别名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药文化和药性,在使用中药时更加准确和合理。

2024-11-28


上一篇:中药常山的五大别名

下一篇:中药别名大全:药名与生药名的对应关系速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