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平地木的别名263


平地木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内伤出血、风湿痹痛等症。除了“平地木”这个名称之外,它还有着许多别名,反映了其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悠久的应用历史。

1. 地血草:因其茎叶捣烂后能渗出鲜红色的汁液,似血而得名。

2. 虾蟆草:叶片形状似蟾蜍的足蹼,故又称“虾蟆草”。

3. 鸡血草:叶片受伤后会渗出血红色的液体,形似鸡血,因此得名“鸡血草”。

4. 血见愁:据说此草触地流血,遇之出血不止,故称“血见愁”。

5. 紫心草:茎叶断面呈紫色,故名“紫心草”。

6. 大血参:根茎肥大,内含大量淀粉,具有补血益气之效,故有“大血参”之称。

7. 蛤蟆草:叶片形状似蟾蜍的足蹼,又因其性喜阴湿,故称“蛤蟆草”。

8. 血 مورد:蒙药名称,意为“止血的药”,反映了其止血功效。

9. 血脂草:因其药用部位含有多种脂类物质,故称“血脂草”。

10. 红龙草:叶片边缘呈锯齿状,似龙鳞,且叶色鲜艳,故称“红龙草”。

11. 血腥草:茎叶捣烂后散发浓重的腥味,故名“血腥草”。

12. 紫血藤:茎呈紫色,藤蔓状生长,故称“紫血藤”。

13. 琼玉草:根茎呈白色,质地坚硬,似玉石,故称“琼玉草”。

14. 四叶参:叶片通常为四片轮生,故名“四叶参”。

15. 鹅血草:茎叶折断后渗出透明的液体,似鹅血,故称“鹅血草”。

平地木的诸多别名不仅反映了其显著的止血功效,也体现了人们对它的深入观察和认识。这些别名也丰富了中药文化内涵,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2024-12-01


上一篇:中药狠仁的江湖奇名

下一篇:中药云莲的别名与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