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中药别解:药食兼备的药材,别名众多,功效奇特152


猕猴桃,又名毛桃、藤梨、奇异果,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原产于中国。早在汉朝,猕猴桃就被作为药用植物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具有清热生津、利尿解毒、健胃消食等多种功效。由于其独特的药用价值,猕猴桃在中医药学中拥有诸多中药别名,以下列举部分常见别名:

1. 毛桃

猕猴桃浑身长满了细小的绒毛,故而得名“毛桃”。该别名最早见于宋代《开宝本草》,与现代的叫法相差无几。毛桃一词形象生动,既反映了猕猴桃的外形特征,又与果肉柔嫩多毛的口感相契合。

2. 藤梨

猕猴桃属于藤本植物,果实的外形与梨相似,因此得名“藤梨”。该别名最早出现在明代《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曰:“藤梨,毛桃也。其蔓似藤,实似梨子。”藤梨一词既准确描述了猕猴桃的生长习性和果实形状,也体现了古人对植物的细致观察。

3. 奇异果

20世纪初,新西兰人将猕猴桃引进国外,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被誉为“奇异果”。该别名反映了猕猴桃在海外市场的受欢迎程度,也突出了其与众不同的果实特征。奇异果一词朗朗上口,既能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心,又能彰显其珍贵性。

4. すぎて(日语)

在日本,猕猴桃被称为“すぎて”。该别名源自英语“gooseberry”(醋栗),因猕猴桃的酸味与醋栗相似而得名。すぎて一词在日语中意为“酸”,形象地反映了猕猴桃的口感特点,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汉语别名“酸桃”相呼应。

5. 猕猴桃

猕猴桃的学名“Actinidia chinensis”,是由法国传教士阿马都神父于1847年命名的。该学名中的“Actinidia”源自希腊语,意为“放射状”,反映了猕猴桃花朵放射状的花丝特征;“chinensis”意为“中国的”,表明了猕猴桃的原产地。猕猴桃的中文名直接音译自该学名,既保持了其科学性,又凸显了其中国血统。

6. 酸桃

猕猴桃尚未成熟时,味道酸涩,故而得名“酸桃”。该别名最早见于《本草纲目》,李时珍曰:“其性酸寒,故名酸桃。”酸桃一词直接反映了猕猴桃的酸味特征,在一些地方仍旧沿用。

7. 阳桃

猕猴桃的果实形状多为椭圆形,与桃子相似,且其性温热,故而得名“阳桃”。该别名主要用于区分猕猴桃与桃子的不同属性,在中医药领域较为常见。

8. 木瓜

在古代,猕猴桃也被称为“木瓜”。该别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与现代的木瓜(番木瓜)并非同一种植物。当时,人们将果实形状多样的水果统称为“瓜”,猕猴桃因其与桃子相似而得名“木瓜”。

9. 猴桃

猕猴桃的毛茸茸外皮与猴子相似,故而得名“猴桃”。该别名主要出现在民间,用于形容猕猴桃的独特外形。猴桃一词生动形象,既体现了猕猴桃的野生特性,又增添了一丝趣味性。

10. 猕猴桃果

猕猴桃果,顾名思义,指猕猴桃的果实。该别名主要用于区分猕猴桃的植株与果实,在中医药处方中较为常见。猕猴桃果保留了猕猴桃的本名,同时突出了其作为药物使用的部位。

此外,猕猴桃还有许多其他中药别名,如:阳桃、野桃、毛瓜、山桃、奇瓜、神仙桃等。这些别名或反映了猕猴桃的生长环境,或形容其外形特征,或赞美其药用价值,充分展现了古人对猕猴桃的认知和重视。

猕猴桃集药用与食用价值于一身,中药别名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其在中医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了解这些别名,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猕猴桃的药用特性,合理利用其养生保健功效。

2025-01-09


上一篇:谢三娘的别名及其药用价值

下一篇:中药慈菇,别名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