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中药的别名与功效388


黄叶,作为一味中药,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而闻名。它不仅具有清热降火、消炎解毒的功效,还具有止血、止泻等作用。然而,您或许不知道,黄叶还有着众多鲜为人知的别名,这些别名不仅反映了它的药用性质,更体现了人们对它的认知和应用。

1. 地胆:黄叶因其生长在湿润的草地中,叶片如胆状,故又被称作地胆。其药用部位为根和叶,味苦、寒,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胁痛、胆囊炎等疾病。

2. 猪婆叶:此别名源于黄叶叶片宽大,叶脉明显,状似猪婆的耳朵。黄叶具有止泻、止血的功效,可用治痢疾、脱肛、痔疮等症。其叶片捣碎外敷,可消肿止痛,故民间又称之为“猪婆叶”。

3. 猫儿刺:黄叶的果实上密布着尖锐的刺,如猫儿身上的刺,故名猫儿刺。其果实入药,味苦、微温,具有散瘀消肿、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痹痛等症。

4. 臭苦菜:黄叶叶片带有浓烈的苦味,闻之令人作呕。因此,民间又将黄叶称为“臭苦菜”。其药用部位为叶,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牙痛、疮毒等症。

5. 鸭跖草:黄叶的叶子形状酷似鸭子的脚掌,故名鸭跖草。其全草入药,味酸、微寒,具有清热利湿、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水肿等症。

6. 夜交藤:黄叶的茎叶在夜晚会闭合,犹如人手相交,故名夜交藤。其全草入药,味苦、性平,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吐血、衄血、疮疡肿毒等症。

7. 马缨丹:黄叶的果实形状如马缨花,故名马缨丹。其全草入药,味辛、温,具有活血散瘀、止痛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扭伤骨折、风湿痹痛等症。

8. 败酱草:黄叶的叶子带有酱香味,故名败酱草。其药用部位为叶,味苦、辛,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疮毒、肿痛、痢疾等症。

9. 珍珠草:黄叶的果实如珍珠般圆润,故名珍珠草。其果实入药,味甘、微寒,具有清热利湿、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水肿等症。

10. 紫金牛:黄叶的叶子呈紫色,故名紫金牛。其药用部位为叶,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疮疡肿毒等症。

以上便是黄叶的几种常见别名,这些别名不仅反映了黄叶的药用性质,更体现了人们对它的认知和应用。在中医药学中,黄叶是一种重要的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了解黄叶的别名,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和使用这一味中药。

2025-01-19


上一篇:中药桃仙别名考究

下一篇:石羊中药别名大全及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