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的别名:古今典籍和民间俗称150


茱萸,又名吴茱萸,是一种常见的药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由于其独特的形态和功能,茱萸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拥有着众多别名,这些别名反映了人们对茱萸的认识和使用。

古籍中的别名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茱萸就被称为“梫萸”,意为生长在梫树上的萸。后世典籍中,茱萸的别名繁多,包括:* 石茱萸:《本草纲目》记载,茱萸“生山谷石上”,故有此名。
* 山茱萸:《名医别录》中提到,茱萸“生山”,因此得名。
* 草茱萸:《本草衍义》中指出,茱萸“生草中”,故称草茱萸。
* 野茱萸:《本草从新》中记录,茱萸“生野外”,因此得名。
* 荆茱萸:《岭南采药录》中提到,茱萸“生荆棘中”,故称荆茱萸。
* 鼠李茱萸:《本草拾遗》中记载,茱萸“生在鼠李树上”,因此得名。

民间俗称

在民间,茱萸的别名更加丰富多彩,反映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 臭梫子:因茱萸的果实气味特殊,故民间将其称为“臭梫子”。
* 常山:茱萸主产于浙江常山,因此在当地也被称为“常山”。
* 狗皂子:由于茱萸的果实形似皂角,而气味又带有一些皂角的臭味,故民间将其称为“狗皂子”。
* 九里香:茱萸的枝叶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气,故在一些地区被誉为“九里香”。
* 辟邪果:茱萸的果实具有辟邪祛灾的寓意,因此民间将其称为“辟邪果”。

别名的意义

茱萸的众多别名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茱萸的认知和使用,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反映形态特征:如“石茱萸”、“山茱萸”等别名,突出了茱萸的生长环境。
* 突出药用价值:如“臭梫子”、“九里香”等别名,强调了茱萸的独特气味和药用功能。
* 寄托民俗文化:如“辟邪果”等别名,反映了茱萸在民间驱邪、避灾的习俗。

结语

茱萸的别名丰富多彩,既展现了茱萸的形态特征和药用价值,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别名不仅是中医药知识的载体,也是文化传统的传承。通过了解茱萸的别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种古老的药材,领悟其中蕴藏的智慧和魅力。

2024-12-03


上一篇:中药核桃的别称

下一篇:瞿麦中药别名大全,中医功效与禁忌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