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的别名与相关知识339


茱萸的别名

茱萸,又称吴茱萸,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成熟果实。茱萸别名众多,在不同的地区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常见的别名包括:
吴萸
臭梧桐
苦茱萸
苦木
阳萸
毒构木
臭梧桐
朱臾
茱蒧
独蒜
臭椒

茱萸的形态特征

茱萸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叶为复叶,互生,由5-9片小叶组成。小叶椭圆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花为复伞形花序,着生于枝顶。花瓣5枚,白色或淡黄色。果实为核果,椭圆形或卵形,成熟后呈红褐色或黑色,表面有皱纹。

茱萸的产地与分布

茱萸原产于中国,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等地区。其中,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产量较大。茱萸喜温暖湿润的环境,一般生长在山坡、灌丛和疏林中。人工栽培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等地。

茱萸的药用价值

茱萸入药具有温中止痛、散寒止呕的功效。中医认为,茱萸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胃经。主治寒疝腹痛、呕吐泄泻、风寒湿痹、牙痛等症。

茱萸的常见用法

茱萸入药通常以干燥成熟的果实入药,分为生用和炒用两种。生茱萸辛散温通之力较强,炒用则温中止痛之效更佳。

常见的用法包括:
煎服:取茱萸10-15克,水煎服。可用于治疗寒疝腹痛、呕吐泄泻等症。
入丸散:茱萸可入丸散服用。如《金匮要略》中的温经汤,由茱萸、干姜、附子等组成,用于治疗寒疝腹痛。
泡酒:茱萸可泡酒饮用。如《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茱萸酒,由茱萸、米酒浸泡而成,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牙痛等症。
外用:茱萸研末外敷,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冻疮等症。

注意事项

茱萸性温,久服易伤阴,故不宜久用,孕妇忌用。同时,茱萸与藜芦、甘遂等有毒药物配伍时,应谨慎使用。对于体质虚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茱萸。

2024-12-05


上一篇:中药枯核:别名多,功效强,药用价值不可小觑

下一篇:中草药的神奇别名:药材百宝箱里的隐秘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