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子中药别名及其中药功效12


地子,又名地榆、白地榆、红地榆,为蓼科植物地榆的干燥根。其别名众多,反映了其不同的形态和药用价值。

一、别名

1、白地榆:指地榆的白色根茎,因其颜色洁白而得名。

2、红地榆:指地榆的红褐色根茎,因其颜色红润而得名。

3、土大黄:因其根状茎味苦,与大黄相似,且生长在地下,故得此名。

4、凉血草:因其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故有此别名。

5、猪耳草:因其叶片形状似猪耳,故有此别名。

6、血余:因其能治疗血崩血漏,故有此别名,意为“血之所余”。

7、地血:因其根状茎富含血色素,故有此别名,意为“地下之血”。

8、破血丹:因其能活血化瘀,破除血块,故有此别名。

9、血皮丹:因其根皮富含血色素,故有此别名。

10、地参:因其根状茎外形似人参,且具有补血养血之功效,故有此别名。

二、药用功效

地子性味苦、涩,寒。归肝、肾、大肠经。具有清热凉血、止血消炎、润肠通便之功效。

1、清热凉血:地子能清肝火、凉血止血,用于治疗热病、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鼻出血、血尿等症。

2、止血消炎:地子能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刀伤出血、疮疡肿痛、肠炎痢疾等症。

3、润肠通便:地子能润肠通便、清热解毒,用于治疗大便干燥、腹痛胀气、痔疮便血等症。

三、药用禁忌

1、脾胃虚寒者慎用:地子性寒,脾胃虚寒者服后易腹泻腹痛,应慎用。

2、孕妇禁用:地子活血化瘀,孕妇服后易导致流产,故禁用。

3、大量出血时慎用:地子虽能止血,但大量出血时慎用,以免加重出血。

2024-12-05


上一篇:麹的十种中药别曲名,你认识吗?

下一篇:中药青贝的别名及其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