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的天地,中药的另一面356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米饭是不可或缺的主食,它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营养物质。然而,您可能不知道,除了食用价值之外,米在中药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拥有悠久的药用历史。

在中药典籍中,米被称为"粳米",其性味甘平,归脾、胃、肺经,具有益气健脾、和胃止渴、除烦止汗的功效。与之对应的是糯米,中药中称为"秫米",性味甘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补肺养胃、收涩止汗的功效。

梗米,又称大米、稻米,是稻谷经碾去米糠后的成品。在中药中,梗米具有益气生津、健脾止泻、和胃止呕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梗米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B1、B2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滋补强壮、健脾养胃的功效。

除了上述功效外,米在中药中还有以下几种别名和用途:

■ 米壳:又称谷糠、米糠,是碾米时脱落的米粒外壳。在中药中,米壳具有清热利湿、健脾消食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痢疾、脾胃虚弱等症。

■ 米仁:又称莲子米、莲肉,是莲花的果实。在中药中,米仁具有补脾益肾、益心安神、止泻固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泄泻、心悸失眠、遗精早泄等症。

■ 米汤:又称米水、米泔,是蒸煮米饭时产生的液体。在中药中,米汤具有益气和胃、止渴生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口渴烦躁、津液不足等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米及其衍生物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服用。例如,糖尿病患者不宜过量食用梗米,因为其淀粉含量较高,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此外,中药方剂中使用米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切勿自行服用。

总之,米除了是我们的日常主食外,在中药领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别名繁多,涵盖了粳米、秫米、梗米、米壳、米仁、米汤等,每种别名都对应着不同的药用功效。了解这些中药别名,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米这一常见的食材,并将其药用价值充分发挥。

2024-12-08


上一篇:中药草違います墓头回别名

下一篇:九牛子中药别名大全,助你精准辨识这味神奇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