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实子的别称94


楮实子,又称楮子、楮树子、楮桂子、楸子、树子、棫子、楮球、沙参子、桑寄生子等,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利湿、疏肝胆、益脾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目赤肿痛、痢疾泄泻、消化不良等症。

楮实子的来源

楮实子为桑科植物楮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果实。楮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在山坡、荒地、路旁均有种植。楮树果实呈球形,表面有细毛,成熟后为暗紫色,果肉白色,内含种子1-2枚。

楮实子的性味归经

楮实子性味甘、寒,归肝、胆、脾、胃经。

楮实子的功效

楮实子具有清热利湿、疏肝胆、益脾胃的功效。其清热利湿作用主要表现在利湿退黄上,可用于治疗湿热瘀滞引起的黄疸、水肿等症。其疏肝胆作用表现在疏肝利胆,可用于治疗肝胆郁结引起的目赤肿痛、胁痛等症。其益脾胃作用表现在健脾和胃,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泄泻等症。

楮实子的用法用量

楮实子可煎汤或泡水服用,用量一般为5-10克。对于湿热黄疸,可与茵陈、栀子等同用;对于目赤肿痛,可与菊花、决明子等同用;对于消化不良,可与山药、白术等同用。

楮实子的禁忌

孕妇忌服楮实子。素体虚寒者慎服。

楮实子的相关传说

据传,楮实子最早是明代名医孙一奎发现的。当时,孙一奎的儿子患有黄疸,孙一奎四处求医无果。一天,他在野外采集草药时,发现了一种鸟类专门啄食一种果实,便将这种果实采回家给儿子服用。没想到,儿子服下果实后,黄疸很快就好了。后来,孙一奎经过研究,发现这种果实就是楮实子,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便将它用于临床治疗黄疸。从此,楮实子成为了治疗黄疸的常用中药材。

2024-11-29


上一篇:胡麻仁的别名和丰富药用价值

下一篇:中药芒硝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