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三五七”的功效、别名及临床应用详解199


“三五七”在中药界并非一个正式的药名,而是一个民间俗称,它指的是三种常见中药材:三七、五加皮、七叶一枝花的合称。这三种药材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常被组合应用,尤其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方面效果显著。 因此,了解这三种药材的功效、别名以及临床应用,对于更好地认识和使用“三五七”至关重要。

一、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三七,又名田七、金不换、人参三七、山漆、血参等,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它是云南特产,也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三七的别名众多,大多与其生长环境、形态特征或药效有关。“金不换”体现了其珍贵的地位;“血参”则指其显著的活血化瘀功效。这些别名也反映了人们对三七药用价值的肯定和推崇。

三七的主要功效包括:①止血:对各种出血均有显著疗效,尤其对肺出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等效果较好。②活血化瘀: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通,用于治疗瘀血阻滞引起的各种疼痛和肿胀。③消肿定痛: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肿痛等有明显的消肿止痛作用。④抗炎抗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具有抗炎抗菌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三七的药用价值广泛,临床应用也十分广泛,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

二、五加皮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五加皮,并非单指一种植物,而是指多种五加科植物的根皮或茎皮的统称。常见的种类包括:东北五加皮、细柱五加皮、刺五加等。因此,五加皮的别名也比较复杂,根据不同种类和产地略有差异,常见的别名有:五加皮、南五加皮、北五加皮、白五加皮、刺五加皮等。“南五加皮”和“北五加皮”主要指的是产地不同,而“白五加皮”则可能指其根皮颜色较浅的品种。

五加皮的主要功效包括:①祛风湿:这是五加皮最重要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等。②强筋骨:能够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用于治疗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③活血通络: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④利尿消肿:对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有一定疗效。五加皮常被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肾虚腰痛等疾病,多以煎汤内服或外洗的方式使用。

三、七叶一枝花 (Paris polyphylla)

七叶一枝花,顾名思义,其叶片通常为7片轮生于茎顶,花单生于叶轮中央,故此得名。它的别名也很多,比如重楼、蚤休、草河车、金线吊葫芦、七叶莲等等。“蚤休”可能与其能驱除某些寄生虫有关;“金线吊葫芦”则描述了其独特的形态特征。这些别名形象生动,方便人们识别和记忆。

七叶一枝花的主要功效包括:①清热解毒:这是七叶一枝花最重要的功效,对于各种感染性疾病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②消肿止痛:能够有效缓解肿胀疼痛,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③抗菌消炎: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七叶一枝花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作用。④抗肿瘤:一些研究表明,七叶一枝花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七叶一枝花常用于治疗痈肿疮毒、蛇虫咬伤、跌打损伤等,多以煎汤内服或外敷的方式使用。

四、三五七的配伍应用

“三五七”并非固定比例的复方,其配伍应用需根据具体病情和医师的经验来调整。一般而言,三七侧重于止血活血,五加皮侧重于祛风湿强筋骨,七叶一枝花侧重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将三者配合使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增强疗效。例如,治疗跌打损伤引起的瘀血肿痛,可以选用三七活血化瘀,五加皮祛风散寒,七叶一枝花消肿止痛,共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五、注意事项

虽然“三五七”具有诸多功效,但使用时仍需谨慎。首先,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配伍和服用。其次,不同品种的三五七药性略有差异,需注意辨别真伪,避免误用。再次,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体质虚弱者应慎用。最后,任何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如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师。

总而言之,“三五七”作为民间常用的中药组合,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其应用必须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2025-05-19


上一篇:红桃药材全解:别名、药性及应用

下一篇:黑头风:中医药典籍中的别名及辨证施治